[发明专利]一种不粘炒锅及其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86949.0 | 申请日: | 2015-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595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王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炊大王炊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A47J36/04;B23P15/00 |
代理公司: | 浙江凯麦律师事务所 33218 | 代理人: | 王登远 |
地址: | 321399 浙江省金***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炒锅 及其 生产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不粘炒锅及其生产工艺,属于厨具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炒锅作为家用最常见的炊具,为我们的生活提供着便利,传统的炒锅由于结构的 限定导热效果存在问题,于是技术人员通过改变材料来达到均匀导热的目的,比如铝锅是 家庭厨房使用较多的一种锅具,它具有以下特点:1、可塑性好,表面平整光滑,生产加工方 便;2、传热效果好,热效率高;3、比重轻,铝的比重只有2.7,因此,在相同重量前提下,铝锅 的厚度比铁锅和不锈钢锅要厚许多,一般在2至6毫米左右;4、由于铝锅相对较厚,在使用 过程中,与火焰接触的部位不会产生局部高温,油烟少,环保节能;由于上述特点而深受广 大消费者的喜欢。
CN101468378B专利中的技术方案为,铝合金旋风炒锅液态模锻锻模及铝合金旋 风炒锅制作工艺,锻模由:料缸座、顶料冲头、料缸、上下模、可移动挂板、挂板销、推料板、上 顶缸、顶料杆、导向杆、左右挡板、导柱等组成,工艺为:液态模锻浇铝液→锻造成型→余料 头拉断→制件脱模→后续处理,双层结构的层面接触间隙排气系统设置于上下模座之间, 顶料冲头的头部为燕尾形结构,可移动挂板为活动式结构,浇口设置于锻模的下部,本发明 解决了现有浇铸或压铸成型生产工艺中铝合金旋风炒锅中存在微小气泡、产品废品率高的 问题,使铝合金旋风炒锅在进行表面喷涂特氟龙涂层时不再起泡,工艺流程合理,模具结构 简单,使用寿命长,显著提高了成品率和降低了生产成本。
上述两种技术方案中的炒锅,最终都是给顾客一个光洁的内锅表面,无法满足不 粘的高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炒锅内面粗糙,可以增加附着 力,增大传导表面,传热均为、节能环保的炒锅。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不粘炒锅,它包含有锅体和把手,所述的锅体内表面上设置有一层由钢珠撞击形 成的粗糙面,所述的粗糙面上喷涂有水性聚四氟乙烯涂料,厚度大于27um,形成不粘层。锅 身外部外喷有机硅涂料,厚度大于13um。
所述的锅体由锅底、锅身和锅口组成,所述锅口、锅身与锅底一体成型,所述的锅 底由多层全钢导磁片压制,经久耐用,增加导磁性,让加热更快速。所述的锅口顶端为外翻 式加强筋设计加厚设计,降低锅口变形风险,所述的锅身厚度小于锅底和或锅口厚度。
所述的锅底利用导磁高效的全钢片,通过高温热复底技术,让其与锅体形成紧密 的分子互融,构成一体结构。
一种如上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不粘炒锅生产工艺,包括有以下步骤:
A、拉伸,将锅体金属进行拉伸成型;
B、复底,在锅底由多层全钢导磁片压制形成复底;
C、清洗,用水进行清洗;
D、喷丸、打砂,不粘层用钢珠撞击,形成粗糙面;
E、喷涂,所述的粗糙面上喷涂有水性聚四氟乙烯涂料,厚度大于27um,形成不粘层;
F、刮刀,用刮刀对粗糙面形成的不粘层进行打磨;
G、喷外涂,锅身外部外喷有机硅涂料,厚度大于13um;
H、磨底,对复底进一步打磨;
I、冲孔,将不粘层和锅身进行冲孔结合;
J、装配、包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锅体基材的粗糙度,增大附着力,延长使用寿命;2、增大 液体接触面积,提高热能传导;3、减少与固体食材的直接接触面积,减少油烟;4、可以通用 于多种火源,如电磁炉、煤气灶和煤球;5、锅身厚度小于锅底和或锅口厚度,导热均匀且节 约材料。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不粘炒锅,它包含有锅体1和把手2,所述的锅体1内表面上设置有 一层由钢珠撞击形成的粗糙面,所述的粗糙面上喷涂有水性聚四氟乙烯涂料,厚度大于 27um,形成不粘层;利用锅体基材的粗糙度,增大附着力,延长使用寿命。锅身外部外喷有机 硅涂料,厚度大于13um,可以通用于多种火源,如电磁炉、煤气灶和煤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炊大王炊具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炊大王炊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8694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