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雨刮器电机性能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886137.6 | 申请日: | 2015-12-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533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24 |
| 发明(设计)人: | 付永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R31/34 | 分类号: | G01R31/3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雨刮器 电机 性能 检测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雨刮器电机性能检测装置,尤其是检测电机转速、复位区宽度等指标,属于汽车零部件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汽车雨刮器是汽车雨天行驶的重要安全设备。汽车雨刮器高速、低速刮水功能和自动复位功能,是通过雨刮器电机的结构和控制方式实现的。目前汽车上常用的雨刮器电机根据接线方式主要有5线制和4线制两种类型,如图1和图2所示,图1中的复位正极线104、复位线105、负极线106、高速线107和低速线108分别与电机转子101和自动复位器102相接,而图2的四线制电机没有复位正极线。当雨刮器关闭时,电机会继续旋转,直到复位线触点和负极线触点在复位区103处短路,电机转子由于断电和制动,使电机完成复位。自动复位器上复位区103的宽度对复位能否完成至关重要,因此复位区宽度,高、低转速值和高、低转速差等是雨刮器装配完成后需要检测的重要指标。目前企业生产中,对复位区宽度检测需要采用特殊电路,并通过示波器捕捉电机转过复位区时产生的电脉冲信号宽度来进行评价的,这种方法操作困难,效率低下,只适合样品抽检;对于高、低转速检测,目前的检测方法是在雨刮器曲柄起始位置放置接近开关,刮臂往返刮刷一次,接近开关通、断、通一次,根据两次导通之间的时间计算出转速,实践表明这种方法对接近开关的位置要求严格,容易出现检测不到接近开关的情况,且检测精度较低;另外,由于5线制和4线制电机复位方法不一样,因此现有检测装置通常设计两套控制电路,两套检测软件,导致成本上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雨刮器电机性能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直接利用电机自身复位机构和控制原理,实现复位区宽度、高低转速同步一体化检测,且5线制和4线制电机使用同一套控制电路和测控软件,检测精度高,使用方便,成本低。实现本发明的检测装置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汽车雨刮器电机性能检测装置,包括微控制器模块、数字输出模块、数字输入模块、电磁继电器;
微控制器模块分别与所述数字输入模块、数字输出模块相连接,所述电磁继电器、专用接线端子的一端与所述数字输出模块相连,专用接线端子的另一端连接雨刮器电机;
所述数字输入模块、所述数字输出模块以及所述电磁继电器在检测雨刮器电机性能时均通过专用接线端子与雨刮器电机相连;
所述微控制器模块通过控制数字输出模块、数字输入模块以及电磁继电器实现雨刮器电机高速、低速和复位区宽度的检测。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启动按钮、停止按钮、指示灯以及触摸屏模块;所述启动按钮与停止按钮均与所述数字输入模块相连接,所述指示灯与所述数字输出模块相连接;所述触摸屏模块通过显示接口与微控制器模块相连。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USB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USB模块一端与所述微控制器模块相连接、另一端连接上位机;电源模块用于为检测装置供电。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控制箱和位于控制箱内部的测控板;所述启动按钮、停止按钮、指示灯、触摸屏模块以及电磁继电器、显示接口均设置在所述控制箱的箱体上,所述微控制器模块、数字输出模块、数字输入模块、电源模块以及USB模块均焊接在测控板上。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数字输入模块包括光电耦合器,所述数字输出模块包括固态继电器,所述微控制器模块采用ARMCortex-M3内核CPU。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源模块将220V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所述直流电包括5V电压和15V电压,所述5V电压为微控制器模块供电,所述15V电压为雨刮器电机、指示灯、启动按钮和停止按钮供电。
基于上述装置,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汽车雨刮器电机性能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检测装置和雨刮器电机连接好,通过触摸屏模块设置好检测参数和电机高速、低速旋转圈数;
步骤2:检测雨刮器电机的性能,包括高速、低速以及复位区宽度。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1中检测装置和雨刮器电机的连接关系为:
IN1输出端连接微控制器模块的定时/计数器T1,并工作在周期测量模式;IN2输出端连接微控制器模块的定时/计数器T2,工作在计时模式;IN3输出端连接微控制器模块的定时/计数器T3,工作在脉冲捕捉模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861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