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翼梢小翼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886046.2 | 申请日: | 2015-12-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384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30 |
| 发明(设计)人: | 魏凯;陈迪;朱振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B64C3/36 | 分类号: | B64C3/36;B64C3/38 |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陈鹏 |
| 地址: | 10007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翼梢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翼梢小翼装置,属于航空飞行器设计领域。
背景技术
翼梢小翼用于亚音速飞机,主要包括民航客机、军用运输机、空中加油机、预警机以及无人机。当今世界的亚音速飞机中,部分设置了翼梢小翼以改善机翼展向气流流动,减小机翼诱导阻力,减少燃油消耗,提高经济性能。
但不是所有的亚音速飞机都采用翼梢小翼。首先是成本问题,加装翼梢小翼增加了设计和制造成本,客机加装翼梢小翼要耗费数十万美元。其次,飞机执行任务是多样的,而翼梢小翼只有在巡航过程中才能最大程度发挥自身优势,也就是说只有在长距离飞行时翼梢小翼的节油效果最好;再次,翼梢小翼位于机翼两端,非常容易因为碰撞而损坏,可靠性不高,而由于难以拆卸,损坏之后的维修也比较麻烦,可维护性较差。因此,亚音速飞机在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决定是否设置翼梢小翼。
所以如何做到翼梢小翼方便拆卸维修以及适应任务的多样性是个关键点。如果这些问题能够解决那么翼梢小翼的应用将会更为广泛。
专利“一种可拆卸可调倾角的翼梢小翼装置”(申请号:201310692469.1)公开了一种翼梢小翼装置,利用插管和插槽实现小翼角度的可调,利用金属扣链穿过插管对小翼进行固定。但是该装置可调角度少,占用空间较大,金属扣链会在空中运动,容易断开脱落,影响飞行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了一种可调角度多、占用空间小、可靠性高的翼梢小翼装置。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翼梢小翼装置,包括:翼梢连接部、棘轮套、棘轮杆和压紧螺栓;
翼梢连接部与机翼翼梢连接;翼梢连接部一侧开有两个及以上的U形凹槽,每个U形凹槽的两个相对的端面分别开有一个非回转体形状的棘轮凹槽和一个螺纹孔;棘轮套在棘轮凹槽内,其外形与棘轮凹槽形状一致,棘轮套上设有棘轮状的通孔;棘轮杆包括棘轮部分和连接部分,连接部分与翼梢小翼连接,棘轮部分的外周与通孔形状一致,棘轮部分套在棘轮套的通孔中;压紧螺栓的螺纹端拧在螺纹孔中,另一端轴向压紧棘轮杆连接部的一个端面,限制棘轮杆的轴向运动。
所述棘轮套上的通孔内周沿周向为锯齿状。
所述通孔上锯齿的数量不少于16个。
所述棘轮套与棘轮凹槽为过盈配合。
所述棘轮杆和棘轮套为间隙配合。
所述棘轮套的外形为长方体。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采用的是棘轮和棘轮孔,使翼梢小翼的倾角可调。可通过不同倾角下的飞行试验,确定小翼的最优倾角;且棘轮结构占用空间较小,重量更轻,能够实现无级调节角度,即角度的间隔更小,可调角度更多;
2)本发明利用棘轮杆的连接部分与翼梢小翼连接,棘轮杆在翼梢连接部的U形凹槽中,占用体积更小,重量更轻,这一点对于航空结构来说相当重要;其次由于体积小,空气阻力更小;
3)本发明采用的是压紧螺栓限制小翼前后移动,压紧螺栓不易脱开,可靠性高;压紧螺栓的通过拧紧螺纹配合压紧棘轮杆,与棘轮杆之间不易有间隙,限制能力更强;
4)本发明中,翼梢小翼和机翼不是一体的,且零件少,拆卸方便,因此当小翼损坏时,可直接、快速地更换小翼,更换和维护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翼梢小翼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翼梢连接部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棘轮套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棘轮杆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压紧螺栓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结构细节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6所示,本发明提供了翼梢小翼装置,包括:翼梢连接部1、棘轮套2、棘轮杆3和压紧螺栓4。
翼梢连接部1与机翼翼梢连接。如图2所示,翼梢连接部1为长方体,长方体的一个侧面开有两个U形凹槽,每个U形凹槽的两个内端面分别开有一个长方体形状的棘轮凹槽和一个螺纹孔,棘轮凹槽也可以是其他的非回转体形状。棘轮套2的外形与棘轮凹槽形状一致,装在棘轮凹槽内,压紧螺栓4装在螺纹孔内,与翼梢连接部1螺纹连接。
棘轮杆3套在棘轮套2内。
如图3所示,棘轮套2中心有一个棘轮状的通孔,本实施例中,通孔为向一侧倾斜的锯齿状,锯齿的数量应不少于16个,以充分发挥调节角度的作用。棘轮套2装在翼梢连接部1的棘轮凹槽内,并与其过盈配合。棘轮套2设为非回转体,可以限制其在棘轮凹槽内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8604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