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氧化铝包覆钯的复合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883364.3 | 申请日: | 2015-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7879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1 |
发明(设计)人: | 张洪文;王莹莹;蔡伟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22F9/24 | 分类号: | B22F9/24;B22F1/02 |
代理公司: | 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4118 | 代理人: | 任岗生 |
地址: | 230031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氧化铝 包覆钯 复合 纳米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纳米材料及制备方法,尤其是一种氧化铝包覆钯的复合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钯(Pd)作为一种金属,是航天、航空等高科技领域以及汽车制造业不可缺少的关键材料。在纳米材料领域,钯通常用作催化剂,在气体传感、光催化、电化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然而,钯在各种加氢、聚合反应的实际应用中也存在着使用周期短、再生频率高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如在“纳米Pd/Al2O3催化剂的表征及其选择性加氢反应性能”,《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07年6月第23卷第3期第13~19页中公开了一种纳米Pd/Al2O3催化剂和其制备方法。该文中提及的纳米Pd/Al2O3催化剂的构成为在蜂窝状Al2O3载体的表面负载Pd纳米颗粒;制备方法为先通过氢电弧等离子体法获得纳米Pd粉,再将纳米Pd粉用高压惰性气体作载流气体,通过喷嘴在Al2O3上沉积成膜后,经一系列常规工艺处理成产物。这种催化剂虽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却仍有着不足之处,首先,裸露着的纳米Pd粉仍极易“中毒”,使其使用寿命较短;其次,制备方法既繁琐复杂,又费时耗能,还不能获得具有较高加氢、聚合反应使用寿命的产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具有较高加氢、聚合反应使用寿命的氧化铝包覆钯的复合纳米材料。
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上述氧化铝包覆钯的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为解决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氧化铝包覆钯的复合纳米材料包括钯纳米颗粒,特别是,
所述复合纳米材料为纳米颗粒二维链,所述组成纳米颗粒二维链的纳米颗粒的粒径为6~80nm;
所述纳米颗粒由钯纳米颗粒外包覆氧化铝(Al2O3)构成;
所述钯纳米颗粒的粒径为5~50nm;
所述氧化铝层的厚度为1~30nm。
作为氧化铝包覆钯的复合纳米材料的进一步改进:
优选地,氧化铝为非晶态氧化铝。
为解决本发明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为:上述氧化铝包覆钯的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液相法,特别是完成步骤如下:
步骤1,先将钯靶材置于搅拌下的0.01~2mol/L的硝酸铝溶液中,再使用波长为532nm或1064nm、重复频率为1~20Hz、脉冲宽度为5~15ns、功率为40~120mJ/pulse的激光照射钯靶材至少20min,得到混合胶体溶液;
步骤2,对混合胶体溶液依次进行固液分离、洗涤和干燥的处理,制得氧化铝包覆钯的复合纳米材料。
作为氧化铝包覆钯的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的进一步改进:
优选地,硝酸铝溶液为硝酸铝水溶液,或硝酸铝乙醇溶液,或硝酸铝丙酮溶液。
优选地,激光的光斑直径为0.5~2.5mm。
优选地,发射波长为532nm或1064nm的激光器为Nd:YAG固体激光器。
优选地,固液分离处理为离心分离,其转速为1000~12000r/min、时间为1~20min。
优选地,洗涤处理为使用去离子水或乙醇或丙酮对分离得到的固态物进行2~3次的清洗,清洗时分离固态物为离心分离。
优选地,干燥处理为将清洗后的固态物置于30~80℃下烘干,或置于室温下自然干燥。
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其一,对制得的目的产物分别使用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进行表征,由其结果可知,目的产物为由众多的、相互连接的核壳结构纳米颗粒组成的二维链;其中,核壳结构纳米颗粒的粒径为6~80nm,其中的核纳米颗粒的粒径为5~50nm,壳层的厚度为1~30nm。核纳米颗粒为钯纳米颗粒,壳层为非晶态氧化铝层。这种由钯纳米颗粒外包覆氧化铝组装成链的目的产物,既由于钯作为催化剂对还原性气体有着极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响应,又因氧化铝有着非常好的表面防护作用,还由于将两者有效地整合成结构非常稳定的二维链,从而使目的产物的加氢、聚合反应使用寿命和结构稳定性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8336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