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孔膜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881866.2 | 申请日: | 2015-12-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2921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5 |
| 发明(设计)人: | 程兴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夏悦贸易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D83/06 | 分类号: | B65D83/06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和万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0 | 代理人: | 陈伟勇 |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弹性膜 通孔 孔道 多孔膜结构 形变 最大形变量 容器口处 多孔膜 夹角为 颗粒物 按下 复数 竖直 下压 斜向 连通 穿过 外部 污染 | ||
本发明涉及多孔膜。一种多孔膜结构,包括一弹性膜,弹性膜上开有复数个用于使弹性膜两侧连通的通孔;在弹性膜未发生形变的情况下,通孔的孔道与弹性膜所在的平面呈一夹角,夹角为35度到5度,且各通孔的孔道均斜向弹性膜的中下方;弹性膜被按下至最大形变量处时,通孔的孔道与弹性膜的中线轴线的夹角不大于5度。本发明在容器口处使用时,在未发生形变的情况下,可利用通孔的倾斜,增加外部颗粒通过通孔进入容器内的阻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防止容器内颗粒物被污染。而且,弹性膜被下压时,孔道又会逐渐接近竖直,可使容器内的颗粒更多、更方便的进入并穿过通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材料,尤其涉及多孔膜。
背景技术
现有的容器,多为敞开的开口,以方便颗粒物取出。但该种设计至少存在如下问题:1.颗粒物在容器取出的过程中,被取走的颗粒物回落进入容器;2.采用辅助件沾取颗粒物时,辅助件将被污染颗粒物或杂质带入容器等。
上述情况均会造成容器内颗粒物的污染,容易导致容器内颗粒物变质、变性等问题的出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孔膜结构,用于容器口的密封。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多孔膜结构,包括一弹性膜,所述弹性膜上开有复数个用于使所述弹性膜两侧连通的通孔;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弹性膜未发生形变的情况下,所述通孔的孔道与所述弹性膜所在的平面呈一夹角,所述夹角为35度到5度,且各通孔的孔道均斜向所述弹性膜的中下方;
所述弹性膜被按下至最大形变量处时,所述通孔的孔道与所述弹性膜的中线轴线的夹角不大于5度。
本发明在容器口处使用时,在未发生形变的情况下,可利用通孔的倾斜,增加外部颗粒通过通孔进入容器内的阻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防止容器内颗粒物被污染。而且,弹性膜被下压时,孔道又会逐渐接近竖直,可使容器内的颗粒更多、更方便的进入并穿过通孔。
所述通孔位于所述弹性膜下方的端口处可以设有十字切口。十字切口可以改善端口处的形变情况,而且可使弹性膜在下压的过程中,端口不断增大,进一步增加一次获取颗粒物的量。当然也可以是一字切口,或其它类型的切口。切口的深度优选为通孔所在处的弹性膜的厚度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这种情况下,使用寿命更长,吞吐颗粒物的效果更好。
所述弹性膜可以呈圆片状。以与圆口型容器口内轮廓或外轮廓呈圆形的容器配套。所述弹性膜还可以呈方形片状。以与方口型容器口内轮廓或外轮廓呈圆形的容器配套。
所述弹性膜优选为丁腈橡胶材质的丁腈橡胶膜。丁腈橡胶耐油性极好,耐磨性较高,耐热性较好,粘接力强,可满足本专利反复形变的需求,同时可保证颗粒物的单次黏着量。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弹性膜越靠近中心厚度越大。从而通过弹性膜的厚度变化,调整各处的抗形变、抗老化能力,从而提高弹性膜的使用寿命。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弹性膜上设有弧形凸起,所述通孔设有所述十字切口的端口位于所述弧形凸起的外侧面上。当然也可以所述弹性膜整体凸起。以利用凸起构成的弧面增加与容器内的颗粒物的接触面积。
优选,所述弧形凸起处的厚度优选大于所述弹性膜其它部分处的厚度。以改善辅助件对弧形凸起的磨损,延长弹性膜的使用寿命。
关于通孔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弹性膜未发生形变的情况下,各通孔的孔道与所述弹性膜所在的平面所呈的夹角度数一致。以降低制作成本。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弹性膜未发生形变的情况下,越靠近所述弹性膜的中心的通孔与所述弹性膜所在的平面所呈的夹角越大。以在下压弹性膜后,使更多的通孔与弹性膜的中线轴线的夹角保持小于5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夏悦贸易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夏悦贸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8186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