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双向同步逆作施工的悬挂式出土装置及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881612.0 | 申请日: | 2015-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0158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4 |
发明(设计)人: | 朱毅敏;徐磊;张星波;陆歆;陈韬;杨凤祥;朱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2 | 分类号: | E02D17/02;E02D29/05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12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双向 同步 施工 悬挂 出土 装置 方法 | ||
1.一种用于双向同步逆作施工的悬挂式出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装载废弃物的运输箱;
远距离水平运输装置,所述远距离水平运输装置能够将所述运输箱运输到指定装车点卸载废弃物并将空的运输箱运回;
以及悬挂式吊车,吊挂于地上第一层结构楼板梁底的下方并跨设于地面层的出土预留洞上方,所述悬挂式吊车能够将所述运输箱在地下各层结构楼板的出土预留洞内垂直升降,并且能够水平移动所述运输箱,使得所述运输箱放置于远距离水平运输装置上或吊离远距离水平运输装置,所述悬挂式吊车,包括吊挂于地上第一层结构楼板梁底的下方的一对悬挂托架、平行设置的双轨道梁、横向输送行车、一对轨道以及设置于所述横向输送行车上的用于升降所述运输箱的电动葫芦,所述一对悬挂托架分别支撑所述双轨道梁的两端,所述一对轨道分别设置于所述双轨道梁上,所述横向输送行车跨设于所述双轨道梁上并能够沿着所述双轨道梁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双向同步逆作施工的悬挂式出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托架包括两根竖向杆与一根横向杆,所述两根竖向杆的上端与所述地上第一层结构楼板固定连接,所述两根竖向杆的下端分别与所述横向杆的两端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双向同步逆作施工的悬挂式出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远距离水平运输装置包括电动平板车以及板车导轨,所述板车导轨设置于所述地面层上,所述板车导轨的一部分位于两根所述悬挂托架之间,所述电动平板车能够沿着所述板车导轨移动,所述电动平板车具有电动车驱动系统。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双向同步逆作施工的悬挂式出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箱的顶部设有若干自锁式吊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双向同步逆作施工的悬挂式出土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自锁式吊点包括锁扣与弹簧轴,所述锁扣通过所述弹簧轴安装于所述运输箱的顶部,所述弹簧轴具有自发单向转动特性,能够防止锁扣反向松脱。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双向同步逆作施工的悬挂式出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无线遥控器,所述无线遥控器分别控制所述远距离水平运输装置以及所述悬挂式吊车的运行。
7.一种如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双向同步逆作施工的悬挂式出土装置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作为地面层的地下室顶板开始施工,混凝土养护至强度要求后,开始向下逆作地下室第一层结构楼板、向上顺作地上第一层结构楼板的双向施工,在地下室各层结构楼板的同一位置对应设置出土预留洞;
步骤二:待地上第一层结构楼板养护至强度满足要求后,在出土预留洞口上方的地上第一层结构楼板梁底安装悬挂托架;在地下室顶板的出土预留洞两侧分别安装相平行的板车导轨;
步骤三:在悬挂托架上安装双轨道梁,并安装轨道、横向输送行车以及电动葫芦;在板车导轨上安装电动平板车;
步骤四:向下继续逆作施工,将地下室开挖的土方装置于运输箱内,采用悬挂式吊车吊出地面;
步骤五:驱动横向输送行车,将运输箱转移至电动平板车上;
步骤六:启动电动平板车,将运输箱输送至指定装车点;
步骤七:采用其他吊车将电动平板车上的运输箱中的土方卸载至运输车辆,集中运出施工场地;
步骤八:采用所述其他吊车将运输箱重新放置到电动平板车上,通过电动平板车运回工作点;
步骤九:由悬挂式吊车将运输箱吊至地下室,将施工的土方装置于运输箱内;
重复上述步骤四~步骤九,直至废弃物清理运输完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双向同步逆作施工的悬挂式出土装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每台悬挂式吊车配备两个运输箱,一个运输箱将废弃物外运至指定装车点并由其他吊车装车,然后空载返回;同期另一个运输箱在地下室装载废弃物并由悬挂式吊车吊运至地面,两个运输箱按照先到先停原则停放于卸车点,后到的运输箱停放于卸车点附近。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双向同步逆作施工的悬挂式出土装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废弃物的总方量,在预算工期计算出每天清理运输量,单层面积划分为若干清理运输区,每个区设立一套独立的用于双向同步逆作施工的悬挂式出土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8161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型基坑复合地层的深浅井基坑降水系统及其降水方法
- 下一篇:撞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