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器控制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81427.1 | 申请日: | 2015-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278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7 |
发明(设计)人: | 徐智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智慧 |
主分类号: | G05B15/02 | 分类号: | G05B15/02;G05B19/4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正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17 | 代理人: | 韩登营;张焕亮 |
地址: | 064106 河北省唐***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器 控制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器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器控制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家居的发展,已经能够实现根据预先确定的规则集中地、自动地对智能家用电器进行控制。然而,在实际使用中,目前很多老旧家用电器还没有集成支持智能家居的模块,因此在一般家庭中引入智能家居系统面临一定的困难。如果需要对这些家用电器进行集中控制,只能通过直接接通和闭合电源供电的方式来实现。虽然在装修电线布线时就在电源插座中设置相应的控制模块能够实现对这类家用电器的供电的集中控制,但是对于一般家庭,改变供电线路的布线是极为繁琐甚至不现实的。
并且,如何实现对不同电器的用电情况以及运行情况进行监控,同样时智能家居重要的部分。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器控制系统,包括:
智能终端,用于远程向电器下达控制指令,接收返回的电器状态;
遥控单元,通过网络与智能终端通信连接,对所述控制指令进行编码,输出至对应电器;
电量检测单元,设于家庭的供电总路上,用于识别出各个电器的电指纹,该电指纹是包含时间轴的电信号,将所识别出的电指纹反馈至智能终端;
联动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电量检测单元和遥控单元通信连接,用于依据电量检测单元所检测的各个电器的电指纹以及遥控单元输出的指令,对电器是否正确执行指令进行监控及纠正,并将其监控数据远程传输。
由上,可以实现对于不同电器的监控。
可选的,所述遥控单元包括:
网络模块,用于接收或发送所述智能终端的控制指令;
遥控处理模块,与所述网络模块连接,预先存储有不同电器控制指令的码值,依据其所存储的码值,将所接收的指令进行对应解析;
发射接收模块,与所述遥控处理模块连接,用于对指令控制进行红外编码并输出。
可选的,所述电量检测单元包括:
检测单元,对供电总路的电信号进行检测;
时钟单元,用于向检测单元提供时钟数据,以建立时间轴;
存储单元,用于储存不同电器的ID及该电器的电指纹,该电指纹是包含时间轴的电信号;
电量检测控制单元,用于建立电指纹以及电器的ID的对应关系,并依据所存储的对应关系对电器进行识别;
网络单元,用于将各个电器的电指纹进行调制处理,以无线输出。
由上,依据不同电器的电指纹实现对于不同电器的识别,为电器控制提供技术支持。
可选的,所述电量检测单元还包括:
电信号拆分模块,与所述检测单元连接,用于当在总线上的电信号发生变化时,将所采集的电信号与变化前的电信号进行差值运算,以确定出在时间轴上确定出引起总线上发生变化的电信号。
由上,针对同时开启有多个电器的情况,可以摘出导致总线变化的电信号,即识别出新开启的电器,从而对该电器进行识别。
可选的,所述网络单元还用于接收电器自身遥控器发出遥控指令;
所述电量检测控制单元还与所述网络单元连接,用于将检测单元所检测的电信号变化与所述遥控指令进行关联。
可选的,所述电量检测单元还包括动作单元,作为开关设于家庭供电总路中;
所述存储单元中还存储有人体触电的特例电信号;
所述电量检测控制单元还用于将所述检测单元所检测的电信号与所述特例电信号进行比对,发现一致时控制动作单元断开。
由上,可以实现对于人触电的检测。
对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器控制方法,包括步骤:
A、向电器下达控制指令;
B、电量检测单元检测该电器的电指纹,该电指纹是包含时间轴的电信号;
C、电量检测单元依据所述电量变化判断电器是否正确执行所述控制指令。
由上,可以实现对于不同电器的监控,且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需对电器进行改造,从而才能实现远程监控的缺陷,从而可以在不升级电器的情况下,实现对于电器的远程控制。
可选的,步骤B包括:当在总线上的电信号发生变化时,将所采集的电信号与变化前的电信号进行差值运算,以确定出引起总线上发生变化的电信号。
由上,可以更精确确定出具体是哪个电量变化是由当前被控电器所响应的。
可选的,步骤C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智慧,未经徐智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814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