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压气流携水分子撞击碰撞面的空气负离子发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880859.0 | 申请日: | 2015-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7533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6 |
发明(设计)人: | 林金明;骆绍恩;陈益敏;戴正华;陆丰灿;洪流;姜群峰;蔡顺尧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伊圣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T23/00 | 分类号: | H01T2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5 | 代理人: | 徐宁,何家鹏 |
地址: | 31140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 气流 水分子 撞击 碰撞 空气 负离子 发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压气流携水分子撞击碰撞面的空气负离子发生装置,属于医疗健康领域。
背景技术
被喻为“空气维生素”的负氧离子及其相关的空气负离子,近年来受到了大量关注,而某个地区的负离子浓度已经成为评价该地区空气质量、宜居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来说,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而原子是由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构成,在外力作用下,二者分离,物质便显示电性,得到电子的物质便显示负电性。由于中性分子固有的稳定性不易获得电子,而在如射线、紫外线、雷电、物理冲击或者电晕放电等外部作用下,部分外层电子会逃离原子核形成自由电子,并进一步被中性分子捕获形成负离子。除此之外,一部分电子不会被捕捉,而是进攻其它分子使该分子电离并给出电子,重复上述过程,形成不断碰撞与捕获的链式反应过程,从而持续大量的产生负离子。每当人们走在森林、瀑布、草地这样的自然环境中,总会感到心情舒畅、神清气爽,这是因为其中富含对人体健康有益的负离子。相比而言,自然环境中负离子浓度高于10万个/cm3,而城市中的楼宇、办公室只有几十个/cm3甚至为零。在各种环境中,负离子不断产生与消失,最终其浓度维持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同样,负离子的平均寿命一般为几十秒至数分钟,在自然环境如海滨、森林、草地和瀑布周围,其寿命稍长,约为20分钟左右,而城市中其寿命极短,只有几秒钟。研究表明,负离子不仅对环境能够除灰降尘,而且对人体具有优良的保健作用,尤其是在增加血液氧含量、降低血压、提神醒脑、帮助消化和促进新陈代谢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治疗与保健效果。
目前市场上负离子发生器种类繁多,主要分为车载型、家用型和办公型几个大类,而质量也是良莠不齐。主流的产生方式是通过电晕放电电离空气,产生自由电子并进一步与中性分子结合形成负离子。这种技术具有技术成熟、成本低廉、负离子含量大和装置简单的优点。然而,也存在臭氧和氮氧化物等副产物含量高和静电效应明显的缺点,从而限制了电晕放电产生负离子技术的广泛普及与应用。
近年来,空气质量问题已经逐渐成为环境和人体的一大杀手,防止空气污染、还原清澈蓝天已经成为当务之急。目前市场上一部分空气净化器试图单纯利用多重过滤网过滤掉小颗粒而净化空气,但这样的装置只是从表面上滤走了固体颗粒,并没有从根本上提升空气质量。相较而言,研究证明,负离子不仅能够有效降解空气中的小颗粒,防止PM2.5的危害,而且还能向处理后的空气中继续释放负离子,集降解和释放双重功效为一体,从而真正改善空气质量。
因此,迫切需求一种具有高负离子含量且安全无副产物的新型负离子发生装置,能高效低成本地保证大量负离子供应的同时,无臭氧和氮氧化物的产生,无静电效应,从而真正意义上地利用负离子的优势、享受负离子的净化与保健效果。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产生大量负离子且安全无副产物的高压气流携水分子撞击碰撞面的空气负离子发生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压气流携水分子撞击碰撞面的空气负离子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液体容器和一扣合在所述液体容器的顶部开口端的盖体,在所述盖体上设置一高压进气管;在所述盖体内设置一核心组件,所述核心组件包括一液流腔、一碰撞部件和一液流入口;所述高压进气管的下端口正对所述碰撞部件,所述液流入口位于所述高压进气管的下端口与所述碰撞部件之间,所述液流入口与所述液流腔连通,所述液流腔的下端口固定连接一向下延伸的液体导管。
在所述盖体的内部设置一水气碰撞舱,所述核心组件位于所述水气碰撞舱的内部,所述水气碰撞舱与所述盖体的内部空间相通。
所述高压进气管固定连接在所述盖体上且下端伸入所述水气碰撞舱。
在所述盖体的顶部开设一与所述水气碰撞舱相通的负压进风口;在所述盖体上设置一空气出口,所述空气出口与位于所述水气碰撞舱外部的盖体内部空间连通。
在所述盖体的负压进风口处设置一用于改变进风流量的流量调节阀。
所述高压进气管的下端口的面积为上端口的面积的1/10。
所述液体容器由玻璃或塑料制成。
所述核心组件由硬质材料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伊圣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清华大学,未经杭州伊圣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8085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