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挠度工作台有效
申请号: | 201510877355.3 | 申请日: | 2015-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3625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梁伟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超亿数控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5/06 | 分类号: | B21D5/06;B21D37/04 |
代理公司: | 惠州创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82 | 代理人: | 龚漫军 |
地址: | 516000 广东省惠***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绕度 工作台 | ||
本发明提供的无挠度工作台包括上工作台、下工作台、上驱动机构、下驱动机构;上驱动机构包括上液压装置、上液压储能器,下驱动机构包括下液压装置、下液压储能器;上液压装置包括上液压缸组和上开关阀组,下液压装置包括下液压缸组和下开关阀组,上开关阀组、下开关阀组分别对上液压缸组、下液压缸组进行控制。本发明无需使工作台变形以得到近似的折弯时变形曲线来补偿折弯时上下工作台受力而产生的变形,只需关闭相应的两个开关阀就可以完成折弯准备,节约了折弯准备时间,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且由于折弯区域内折弯件所受的折弯力是相等的,使得折弯件的折弯角度不会产生变化,避免了折弯件的折弯线弯曲现像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加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折弯机的工作台。
背景技术
在进行折弯做业时,会在上工作台上设置上模,在下工作台上设置下模,上工作台下压,使上下模之间的工件受力而折弯,工件所受的力会反作用到上下工作台使上下工作台发生变形(挠度),使工件受力不均匀,导致工件折弯的角度两边小而中间大,且工件的折弯会因上下工作台变形而产生中间凹陷的弧度,影响折弯工件的精度及形状。
为解决上述问题,传统的折弯机采用调节上模夹具的高度使其产生一个中间高两边低的弧度,而下工作台则采用多组楔形块,通过调节楔形块使楔形块组之间达到不同的高度,在下工作台下方设三个油缸,通过用油缸使下工作台变形等方式使下工作台产生一个近似中间高两边低的弧度,通过这种预设弧度来抵消折弯时上下工作台受力产生的变形。但这样的方法一来调节上模或下工作台楔形块很麻烦且不可能达完全抵消上下工作台变形,且因要折弯的工件长度和厚度不同而不可能有不同折弯条件就去调节上模夹具和下模楔形块这样生产效率太低,耗时太多,且需要经验丰富的折弯工人来操作。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无挠度工作台包括上工作台、下工作台、上驱动机构、下驱动机构,上工作台下方设有上模夹具,下工作台上方设有下模夹具;上驱动机构安装在上工作台和折弯机机架上端之间,下驱动机构安装在下工作台和折弯机架下端之间,分别驱动上工作台和下工作台相互靠近;所述上驱动机构包括上液压装置、上液压储能器,所述下驱动机构包括下液压装置、下液压储能器,所述上液压储能器、下液压储能器分别与上液压装置、下液压装置连接;所述上液压装置包括上液压缸组和上开关阀组,所述下液压装置包括下液压缸组和下开关阀组,所述上开关阀组、下开关阀组分别安装在上液压缸组、下液压缸组的油路内,对上液压缸组、下液压缸组分别进行控制。
优选的,所述上液压缸组包括多个油路串联在一起并均匀分布在上工作台上方的下压油缸,所述上液压缸组的两端分别连通上液压储能器;所述上开关阀组包括多个开关阀,所述多个开关阀分别安装于下压油缸之间及上液压缸组与液压储能器之间的油路中。
进一步的,所述下液压缸组包括多个油路串联在一起并均匀分布在下工作台下方的上升油缸,所述下液压缸组的两端分别连通下液压储能器;所述下开关阀组包括多个开关阀,所述多个开关阀分别安装于上升油缸之间及下液压缸组与液压储能器之间的油路中。
优选的,所述下压油缸和上升油缸采用柱塞式油缸。
优选的,所述下压油缸和上升油缸的数量相同。
本发明无需使上下工作台变形以得到近似的折弯时变形曲线来补偿折弯时上下工作台受力而产生的变形,只需关闭相应的两个开关阀就可以完成折弯准备,节约了折弯准备时间,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且由于折弯区域内折弯件所受的折弯力是相等的,使得折弯件的折弯角度不会产生变化,避免了折弯件的折弯线弯曲现像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无挠度工作台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超亿数控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超亿数控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7735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316LN钢大锻件锻造晶粒控制方法
- 下一篇: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