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铜绿微囊藻毒素制备鳞翅目农业害虫杀虫剂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876216.9 | 申请日: | 2015-12-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409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24 |
| 发明(设计)人: | 郝赤;李喆;吴兰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农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N65/03 | 分类号: | A01N65/03;A01N25/04;A01P7/04;A01N35/04 |
| 代理公司: | 太原华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4108 | 代理人: | 李毅 |
| 地址: | 030801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铜绿 微囊藻 毒素 制备 鳞翅目 农业 害虫 杀虫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杀虫剂领域,具体地说是将铜绿微囊藻毒素用于制备鳞翅目农业害虫的杀虫剂。
背景技术
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aeruginosa),植物界,蓝藻门,色球藻纲,色球藻目,色球藻科,微囊藻属。多生长在湖泊、池塘等有机质丰富的水体中,营浮游生活。目前研究发现约有超过20余种淡水蓝藻可以产生藻毒素(瞿文川等,1996),主要包括水华鱼腥藻Anabaenaflos-aquae(Gorham,1964;Krishnamurthyetal.,1989)、阿氏颤藻Oscillatoriaagardhii(Sivonen,1990;Luukainenetal.,1993)、念珠藻Nostocspp(Francis,1978;Namikoshietal.,1990)及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aeruginosa(Gorham,1960;Brooksetal.,1986;Erikssonetal.,1988;Kungsuwnaetal.,1988)。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aeruginosa是有毒蓝藻中的优势种。
微囊藻毒素性质稳定,煮沸后不易失活,难挥发,抗pH变化,溶于水、甲醇及丙酮,但在紫外线下容易见光分解。微囊藻毒素对人危害的主要途径是经口摄入(如含有微囊藻毒素水体和微囊藻毒素污染后水产品的饮用及食用等)和皮肤接触(如接触微囊藻毒素污染的水体等)。Ito等研究显示,微囊藻毒素经口摄入之后,绝大部分通过侵蚀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和粘膜固有层而被小肠吸收,毒素通过血液循环从而转运到人体各个器官及全身,如胃、肝、肺和心脏等,大部分微囊藻毒素可在两周左右通过小肠和大肠的杯状细胞分泌粘液以原形的形式经粪便排泄到体外(Itoetal.,2000)。同位素示踪研究表明,70%以上的微囊藻毒素在体内分布在肝脏和肾脏(张占英等,2002)。
目前,人们对铜绿微囊藻毒素的研究多涉及其对水体及水生动物等的影响,关于其对昆虫毒性研究的报道主要有:KosP.B.等(Kosetal.,1995)研究了铜绿微囊藻毒素-LR对黄猩猩果蝇Drosaphila幼虫有毒性作用。OliveiraFilhoA.M.等(Oliveiraetal.,1993)把蚊子幼虫Culexguingefatus与伊蚊Aedesaegypti幼虫置于含铜绿微囊藻细胞的水中时,可使它们致死。KivirantaJ.等(Kivirantaetal.,1993)研究表明铜绿微囊藻毒素-RR对黄热蚊伊蚊Aedesaeggpti的幼虫具有杀虫活性,其48h的LD50在1.6~3.0mg/ml之间。已有报道,利用天然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sp.制成有机肥,在施入土壤后可控制黄瓜根结线虫Meloidogyneincognita种群数量,药效可达两月之久(Kuriya-T,1995)。
我国蓝藻资源十分丰富,仅以太湖为例,为消除太湖蓝藻污染,2007年打捞蓝藻达18万吨(杨海麟等,2008),由于无锡土地资源有限,蓝藻处置成为现实问题,如果将蓝藻作为一种生物资源,直接收获并深加工,既能解决蓝藻处置难的问题,又可变废为宝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通过大量的研究表明,可以考虑将其加工成一种新型的微生物农药剂型,来应用于农田害虫综合治理之中。
长期以来,化学防治作为人类防治农业病、虫、草、鼠害等的主要手段,对保证农业的增产增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农业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和转基因作物的推广应用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农药仍不可取代。但是长期、重复的使用传统农药剂型也产生了一系列严重问题,传统农药剂型因使用有毒的有机溶剂和粉尘飞扬的粉状剂型,正日益严重污染环境和危害人类健康,同时伴随着害虫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害虫再猖獗、化学农药残留以及对人与环境的危害等问题。这些问题的长期积累,并在某一特定时间爆发,严重困扰着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环境安全愈加重视,迫切需要开发对环境友好的绿色农药制剂,以适应当今的国际环保要求。绿色农药必须具备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等特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农业大学,未经山西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7621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玉米田除草剂
- 下一篇:一种含有硫丙磷的水分散粒剂及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