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螺旋铣孔过程中切削力预报和稳定性判别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75935.9 | 申请日: | 2015-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146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23 |
发明(设计)人: | 李洲龙;丁烨;朱利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C3/00 | 分类号: | B23C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郭国中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旋 过程 切削力 预报 稳定性 判别 方法 | ||
1.一种螺旋铣孔过程中切削力预报和稳定性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根据已知的待加工孔直径DB、深度LB、刀具直径Dt、刀齿数N、主轴转速n、切向每齿进给fzt以及轴向螺距ap生成螺旋铣加工刀路;
步骤2:基于刀齿轨迹圆弧假设,跟据相距一个每齿进给的两个刀位处的刀具几何位置关系,得到刀齿切入角、切出角及未变形切厚的解析计算表达式;
步骤3,采用三轴单齿铣削实验标定得到切向r、径向t及轴向a的侧刃铣削力系数,包括剪切力系数KS,qc(q=r,t,a)和犁切力系数KS,qe(q=r,t,a);采用多次不同进给的三轴插铣实验,基于线性回归法拟合得到切向r、径向t及轴向a的底刃铣削力系数,包括剪切力系数KB,qc(q=r,t,a)和犁切力系数KB,qe(q=r,t,a);
步骤4,将步骤2中得到的刀齿的切入角、切出角和未变形切厚的计算值、步骤3中标定的侧刃切削力系数和底刃铣削力系数,代入二元切削力模型计算得到侧刃的切向铣削力、径向铣削力、轴向铣削力和底刃的切向铣削力、径向铣削力、轴向铣削力;然后将侧刃的切向铣削力、径向铣削力、轴向铣削力和底刃的切向铣削力、径向铣削力、轴向铣削力的坐标变换到工件坐标系下的X、Y、Z轴方向,两者求和即得螺旋铣孔过程中瞬态切削力;
步骤5,建立螺旋铣孔过程的三自由度时滞动力学方程,并进行状态空间变换得到状态空间方程;
步骤6,根据第二类Volterra积分方程经典的数值积分算法,利用梯形公式,得到相应离散动态映射,进而构造了单个刀齿切削周期上的状态转移矩阵,根据Floquet理论判定该铣削系统的稳定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铣孔过程中切削力预报和稳定性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刀齿切入切出角及未变形切厚计算方法具体如下:
首先,根据步骤1确定螺旋刀路直径Dh和轴向每齿进给率fza:
Dh=DB-Dt(1)
对于刀具侧刃,刀齿的切入角和切出角依据相邻两刀位刀具几何关系可确定如下:
其中:
依据刀齿轨迹圆弧近似假设,刀具侧刃的瞬时未变形切厚可确定如下:
其中,hS,j(t)为第j个刀齿在t时刻的未变形切厚值,为第j个刀齿在t时刻的周向浸入角;
对于刀具底刃,其在螺旋铣孔过程中一直参与切削,则切宽即为刀具半径,其瞬时未变形切厚hB即为轴向每齿进给量fza:
hB=fza(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7593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