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875204.4 申请日: 2015-12-02
公开(公告)号: CN105439843B 公开(公告)日: 2018-05-18
发明(设计)人: 张彦龙;赵丹丹;黄悦;曲宏悦;江伟;李建平;曾伟民 申请(专利权)人: 黑龙江大学
主分类号: C07C49/84 分类号: C07C49/84;C07C45/78;C07C45/79;A61P31/10
代理公司: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代理人: 牟永林
地址: 150080 黑龙*** 国省代码: 黑龙江;2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化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化合物,所述化合物为无色油状,分子式为C10H12O4,不饱和度为5,其结构式如式为紫外光谱显示该化合物紫外最大吸收在203nm。本发明还涉及该化合物的提取分离方法,利用乙酸乙酯进行萃取,并将萃取液分离、纯化,得到本发明单体化合物。该化合物对抗真菌的活性作用,为开发抗真菌的药物提供了先导化合物,对开发天然产物和植物药的新用途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化合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西藏大花黄牡丹(Paeonia ludlowii)为毛茛科(Ranunculacea),芍药属(Paeonia),牡丹组(Sect.Moutan DC.)植物。仅生长在我国西藏的米林、林芝、波密、察隅、隆子等县的海拔2500~3500m的雅鲁藏布江开阔河谷及山坡林缘灌丛中,数量极少,且呈逐年减少趋势,属于西藏特有的濒临灭绝的保护植物。据当地地方志记载,藏民早在几百年前就已经使用西藏大花黄牡丹根皮治疗妇科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皮肤癣菌病等。

目前,对大花黄牡丹根皮的药用效果已经有相关研究,但由于大花黄牡丹根皮中化学成分多种多样,对于其活性成分的研究还未见有相关报道,申请人利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反相(MCI-Gel)柱色谱、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大花黄牡丹根皮的乙酸乙酯提取组分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23个,通过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谱并结合文献报道确定其结构,其中包括单萜类化合物7个、单萜苷类化合物3个、酚类化合物8个、酚苷类化合物3个、生物碱类化合物1个、三萜类化合物1个,其中新化合物4个,已知化合物19个,均首次从西藏大花黄牡丹中分离得到。

发明内容

本发明通过对大花黄牡丹根皮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种与丹皮酚具有相似结构的新化合物和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具体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新化合物,其结构式如式I所示:

式I所述化合物为无色油状,通过ESI-MS谱([M-H]m/z 195)和HR-ESI-MS谱([M-H]m/z,195.0655calcd for C10H11O4,195.0663),确定该化合物的分子式C10H12O4,其不饱和度为5。IR谱(KBr压片)给出了羟基(3419cm-1)、羰基(1671cm-1)和芳香环(1592,1516,1464,1428cm-1)信号。紫外光谱显示该化合物紫外最大吸收在203nm。

所述的式I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大学,未经黑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7520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