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874968.1 | 申请日: | 2015-12-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677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7 | 
| 发明(设计)人: | 栾绍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栾绍敏 | 
| 主分类号: | A61K36/899 | 分类号: | A61K36/899;A61P27/16;A61P31/04 | 
| 代理公司: | 济南智圆行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31 | 代理人: | 王希刚 |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慢性 化脓 中耳炎 中药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有来源于植物、动物或矿物组份的医用配制品,特别涉及一种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常与慢性乳突炎合并存在。多因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迁延为慢性;或为急性坏死型中耳炎的直接延续。鼻、咽部存在慢性病灶亦为一重要原因。一般在急性炎症开始后6~8周,中耳炎症仍然存在,统称为慢性。本病极为常见。临床上以耳内反复流脓、鼓膜穿孔及听力减退为特点。可引起严重的颅内、外并发症而危及生命。该病需要与伴胆脂瘤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慢性鼓膜炎、中耳癌、结核性中耳炎等相鉴别。中耳癌为发生于中耳的少见恶性癌肿,多为原发。中耳癌的诱因,很可能是中耳的长期感染,据统计,多数中耳癌患者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病史。本病发病率较高,国内近年普查小学生千余名,发病变为0.5%~4.3%,山东、河南、贵州省调查农民发病率为1.6%。英国调查小学生发病率为0.9%。罹患者多是青壮年,40岁以后很少发生。
根据病变轻重和危险程度分为三型。(一)单纯型,亦称咽鼓管鼓室型,最多见,病变主要局限于鼓室内。正常咽鼓管及前鼓室由纤毛柱状上皮覆盖,内含腺体,后鼓室、鼓窦及乳突为立方形上皮,鼓室内听骨、肌肉、韧带及神经等均由粘膜包围,形成很多皱折及浅袋,一般粘膜感染发炎,如果治疗及时,鼓膜穿孔,引流通畅,炎症可很快治愈。否则,浅袋病变扩大,粘膜病变成为不可逆性,流脓虽不多,但长期流脓不止,或干愈后不久又反复流脓。乳突多气化良好而无恙。(二)坏死型,亦称骨疡型。粘膜组织广泛破坏,听骨、鼓环、鼓窦及乳突小房均可发生出血、坏死,尤其是松弛部和后鼓室上方多发生穿孔,脓不多而臭味很大,穿孔内常能见到肉芽和息肉阻塞引流,严重听力减退,有时可有头痛和眩晕,乳突多为间质或为硬化型。(三)胆脂瘤型,亦称危险型。鼓室或鼓窦内形成增生过长的上皮团块,其外包以纤维组织,内含坏死上质、角化物和胆固醇结晶。因能压迫破坏骨质,具有恶性肿瘤性质,故过去错误地称为胆脂瘤,实质上并非肿瘤。耳流脓虽不多但味奇臭,穿孔内可见有白色碎块、豆腐渣样胆脂瘤上皮团。可引起头痛、头晕,因骨质广泛破坏,易并发颅内外并发症,故称为危险性中耳炎,乳突多是硬化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中药对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疗效确切,副作用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中药,所述中药包括以下原料药材:香茅,水葱,桑霜,痰火草,樱草根,一碗水,扶桑花,砖子苗,挂金灯,见血清,马蹬草,石蝉草和破头风。
其中,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可以优选为:香茅5~15份,水葱10~20份,桑霜10~20份,痰火草20~30份,樱草根20~30份,一碗水10~20份,扶桑花15~25份,砖子苗10~20份,挂金灯20~30份,见血清15~25份,马蹬草10~20份,石蝉草15~25份和破头风10~20份。
其中,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还可以优选为:香茅8~13份,水葱15~20份,桑霜10~15份,痰火草20~25份,樱草根25~30份,一碗水15~20份,扶桑花17~22份,砖子苗13~18份,挂金灯22~27份,见血清18~23份,马蹬草15~20份,石蝉草17~22份和破头风15~20份。
其中,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又可以优选为:香茅12份,水葱16份,桑霜14份,痰火草22份,樱草根28份,一碗水16份,扶桑花21份,砖子苗15份,挂金灯26份,见血清20份,马蹬草20份,石蝉草18份和破头风20份。
其中,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又可以优选为:香茅10份,水葱20份,桑霜10份,痰火草25份,樱草根26份,一碗水18份,扶桑花18份,砖子苗18份,挂金灯22份,见血清22份,马蹬草16份,石蝉草20份和破头风15份。
其中,当所述中药的剂型为颗粒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4~8倍的醇浓度为85%~95%的乙醇,加热至沸腾回流3~5小时,过滤,以回流液为溶剂,以滤渣为溶质,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1~2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随后在真空度0.06~0.09Mpa下减压浓缩至50~60℃时相对密度为1.04~1.10的膏体,喷雾干燥,喷雾干燥机的进风温度160~175℃、出风温度80~85℃,随后粉碎成粉末,制成干膏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栾绍敏,未经栾绍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7496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目视无神的组合物中药
- 下一篇:一种治疗阴毛囊炎的中药组合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