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山豆根多糖有效部位的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874926.8 | 申请日: | 2015-12-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222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 发明(设计)人: | 邓中平;陈江华;陈龙;杨以阜;李春启;陈春麟;邵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中医药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K36/489 | 分类号: | A61K36/489;A61K31/715;A61P31/20;A61P1/16 |
| 代理公司: | 上海海颂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8 | 代理人: | 何葆芳 |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山豆根 多糖 有效 部位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山豆根多糖有效部位的应用,所述的山豆根多糖有效部位,是对山豆根的水提液进行醇沉后分级干燥得到,其中含有总多糖的质量百分比≥65%,含有苦参碱的质量百分比<0.5%,所述应用是指以所述的山豆根多糖有效部位作为活性成分用于制备治疗乙型肝炎的药物。实验表明:本发明提供的山豆根多糖有效部位,具有显著的抗HBV活性和免疫增强作用,并且安全低毒,因此可望用于制备治疗乙型肝炎的药物,具有明显的应用前景和临床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山豆根多糖有效部位的应用,属于医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疾病,据估计全世界有3.5亿人为慢性HBV(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因HBV感染所导致的相关疾病。我国是HBV的高流行地区,按2006年全国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估计,HBV携带者达9300万人。临床实践证明,治疗慢性乙肝的主要环节是抗病毒、保护肝细胞、调控免疫和组织纤维化,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抗病毒,然而现在关于乙型肝炎的治疗仍然不是很理想。
山豆根为豆科植物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 Gagnep)的干燥根和根茎,主要产于广西、广东、贵州等省,性味苦寒,归肺经。药典记载山豆根具有清热解毒,利咽喉,散肿痛的功效。山豆根的主要成分为:生物碱类、黄酮类、有机酸、皂苷和多糖类化合物。药理实验表明,山豆根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肝炎、抗心律失常等多方面药理活性,且据研究报道其中所含的生物碱成分多为这些药理活性的物质基础。
但研究表明:山豆根具有肝脏毒性,给予大鼠16g/kg山豆根水煎液可导致明显的肝损伤,且其损伤机制与炎症因子的作用和脂质过氧化有关,与四氯化碳的肝毒性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第19卷第18期,2013年9月,第293-296页)。并且临床前研究发现:山豆根既溶于水又溶于乙醇的总提取物(生物碱及黄酮类为主)给小鼠灌胃(25g/kg),出现呼吸抑制、超大型震颤、抽搐等症状,甚至导致动物死亡。因此,近期开始对山豆根非生物碱成分的活性进行研究,例如:中国专利CN1306854A提出了一种山豆根的水提醇沉部位,具体制备方法是:取山豆根,用水浸泡后加热提取,再经0~3次热水提取后,过滤,合并水提液,浓缩,加乙醇,取醇沉部分即得。”该专利指出山豆根中的水提醇沉物是以多糖等大分子物质为主的非生物碱部分;另外,该专利的实验表明:山豆根中的水提醇沉物可降低对CCL4所造成的急性肝损伤,可使大鼠死亡率由30%下降到10%,具有护肝和免疫调节作用。但至今未见关于山豆根多糖有效部位的急性毒性和肝脏毒性的研究报道及毒性降低后该部位的药用价值的研究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山豆根多糖有效部位的应用,以拓宽山豆根的应用范围。
本发明所述的山豆根多糖有效部位,是对山豆根的水提液进行醇沉后分级干燥得到,其中含有总多糖的质量百分比≥65%,含有苦参碱的质量百分比<0.5%,本发明所述的山豆根多糖有效部位的应用,是指以所述的山豆根多糖有效部位作为活性成分用于制备治疗乙型肝炎的药物。
进一步说,以所述的山豆根多糖有效部位作为活性成分用于制备治疗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病毒性乙型肝炎的药物。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山豆根多糖有效部位中含有总多糖的质量百分比≥70%。
作为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山豆根多糖有效部位中含有总多糖的质量百分比≥85%。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山豆根多糖有效部位的制备,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a)取山豆根药材,用水煎煮,制备山豆根水煎液;
b)在75~80℃,对山豆根水煎液进行减压浓缩至浓度为1~2kg/L,然后在95~100℃下进行常压加热1~2小时,再冷却至室温,制得山豆根水提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中医药大学,未经上海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7492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梯控制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氨基酸螯合钙在制备经皮吸收制剂中的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