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卧床病人移床器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74148.2 | 申请日: | 2015-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427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24 |
发明(设计)人: | 骆金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骆金山 |
主分类号: | A61G7/14 | 分类号: | A61G7/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03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卧床 病人 移床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移动卧床病人的移床器。
背景技术
现有将卧床病人移动到床车上或把病人从床车移动到手术台上,都要多人配合才能完成工作,并且给病人造成较大不适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护理人员独自一人就能将卧床病人从病床上移动到床车上(或把病人从床车移动到手术台上),并能减轻病人不适感的卧床病人移床器。
本发明解决卧床病人移动的技术方案:卧病人移床器底板的前段呈前窄后宽的梯型,底板的后段呈长方型。底板后端向上卷竖起呈水平状U型,底板竖立的后端板上设有水平轮轴。轮轴上设有轮子,轮子的下端点与底板下平面持平。底板的前端及后端竖板上设有手孔。底板的后端竖板中间设有牵拉绳孔及推杆孔。牵拉托架上设有牵拉绳。外推托架中部设有可拆卸的推杆。
护理人员把外推托架上的推杆插进底板后端竖板中间的推杆孔,再将固定于牵拉托架下平面的两根牵拉绳分别绕过卧床病人的头部、脚跟外面后,从病人体下经过与固定于牵拉托架上平面的两根牵拉绳一起穿过底板后端竖板中间的牵拉绳孔。将狭窄的卧床病人移床器底板前端插入卧床病人的腰部下面,卧床病人移床器狭窄的底板前端受到的阻力较小。
拉动穿过底板后端竖板中间的牵拉绳孔的四根牵拉绳,牵拉托架移近底板。牵拉托架下平板中间向上微微凸起,便于底板前端插入牵拉托架下面,随之,卧床病人的身体逐渐移上底板,直到底板后端部份完全插入病人身体下面,病人处于紧贴底板后端竖板的外推托架与牵拉托架之间。
卧床病人移床器底板全部插入病人体下,病人身体一侧靠住紧贴底板后端竖板的外推托架。护理人员卸下外推托架上的推杆后,抓住底板前端的手孔,此时,因病人重心与底板前端手孔距轮轴设计好的1:3杠杆比例,护理人员只要用病人体重三分之一的力就能拎起底板前端。拎起后的底板与水平面产生角度,病人体重产生分力,更减轻了护理人员的用力程度。这时底板后端的病人体重压在了轮子上,护理人员只要克服轮子较轻的滚动阻力就可拉动卧床病人移床器,使病人舒适地随卧病人移床器移动到停在旁边的床车上。
护理人员将床车推到手术台旁后,拎起卧床病人移床器底板前端的手孔,拉动卧床病人移床器,轮子滚动到手术台上。护理人员将卧床病人移床器底板放平在手术台上后,拉出牵拉绳,拿掉牵拉托架,将推杆重新装在外推托架上。护理人员用腹部将推杆抵住,拉住卧床病人移床器底板后端竖板上的手孔,用力向后拉出移动器底板后端竖板。病人就舒适地转移到了手术台上。
附图说明
图1:卧床病人移床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轮子,3、轮轴,4、手孔,5、牵拉绳孔,6、推杆,7、牵拉托架,8、牵拉绳,9、外推托架,10、推杆。
具体实施方式
卧床病人移床器底板(1)的前段呈前窄后宽的梯型,底板(1)的后段呈长方型。底板(1)后端向上卷竖起呈水平状U型,底板(1)竖立的后端板上设有水平轮轴(3),轮轴(3)上设有轮子(2)。轮子(2)的下端点与底板(1)下平面持平。底板(1)的前端及后端竖板上各设有手孔(4)。底板(1)的后端竖板中间设有牵拉绳孔(5)及推杆孔(6)。牵拉托架(7)上设有牵拉绳(8),牵拉托架(7)下平板中部向上微微凸起。外推托架(9)中部设有可拆卸的推杆(10)。
护理人员把外推托架(9)上的推杆(10)插进底板(1)后端竖板中间的推杆孔(6),再将固定于牵拉托架(7)下平面的两根牵拉绳(8)分别绕过卧床病人的头部、脚跟外面后从病人体下经过与固定于牵拉托架(7)上平面的两根牵拉绳(8)一起穿过底板(1)后端竖板中间的牵拉绳孔(5)。将狭窄的卧床病人移床器底板(1)前端插入卧床病人的腰部下面(卧床病人移床器狭窄的底板1前端能减轻前进时受到的阻力)。
拉动穿过底板(1)后端竖板中间的牵拉绳孔(5)的四根牵拉绳(8),牵拉托架(7)移近底板(1)。牵拉托架(7)下平板中间向上微微凸起,便于底板(1)前端插入牵拉托架(7)下面,随之卧床病人的身体逐渐移上底板(1),直到底板(1)后端部份完全插入病人身体下面,病人处于紧贴底板(1)后端竖板的外推托架(9)与牵拉托架(7)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骆金山,未经骆金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7414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碳氢化合物分析装置
- 下一篇:长管气瓶外测法水压试验机密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