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植绒用尼龙绒毛的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72209.1 | 申请日: | 2015-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501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24 |
发明(设计)人: | 孙伟辰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宝力塑胶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F6/90 | 分类号: | D01F6/90;D01F1/04;D01F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植绒用 尼龙 绒毛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绒用尼龙绒毛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植绒用尼龙绒毛的生产,是采用PA本色纤维先切割成绒毛,再经染色、漂洗、导电整理、干燥、筛分制得黑色绒毛。其中染色工艺的技术受到越来越严的环保要求限制,且加工成本高。而现有技术中的一些PA黑母粒,在纺制PA黑纤维时可纺性差,疵点多,纤维黑度不足,纺丝组件周期太短,更换频繁,纤维切刀更换周期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植绒用尼龙绒毛的生产方法,其使用特定的PA黑母粒,纺前着色,可以替代原先的后染色工艺方法,也可以解决现有PA黑母粒可纺性问题,减少疵点,提高纤维黑度,延长纺丝组件周期,延长纤维切刀使用周期,最终制得的黑绒毛可供静电植绒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植绒用尼龙绒毛的生产方法,将5~8重量份PA黑母粒与92~95重量份PA6切片混合纺丝,制成PA黑丝束,然后切成黑绒毛;
按重量份计,所述PA黑母粒由以下组分组成:
30~40重量份炭黑,
3~5重量份助剂,
67~55重量份PA6。
优选的,所述炭黑为高色素炭黑。
优选的,所述助剂包含分散剂、硅烷偶联剂,聚酰胺蜡,抗氧剂。
优选的,按重量份计,所述助剂由以下组分组成:
1.2份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异辛醇酯,
4.2份聚酰胺蜡,
1.3份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2.1份γ-环氧丙基醚基三甲氧基硅烷,
1.4份苯基硅油,
0.9份聚乙烯吡咯烷酮,
1.2份六偏磷酸钠,
3.1份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
2.3份马来酸酐改性聚乙烯,
1.1份铝酸酯,
0.9份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植绒用尼龙绒毛的生产方法,其使用特定的PA黑母粒,纺前着色,可以替代原先的后染色工艺方法,也可以解决现有PA黑母粒可纺性问题,减少疵点,提高纤维黑度,延长纺丝组件周期,延长纤维切刀使用周期,最终制得的黑绒毛可供静电植绒使用。
本发明的关键点在于专用PA黑母粒的优选原料及配方。优选出合适的高色素炭黑和助剂,解决了高色素炭黑在生产母粒中的分散问题和后道客户的纺丝工艺难题,既能达到植绒用绒毛的黑度,又能保证纺丝、切绒等全部工序的顺利完成。得到的绒毛不需再染色即能达到下游客户对绒毛产品的要求,可供静电植绒使用。
本发明植绒用尼龙绒毛生产方法,使用专用PA黑母粒纺前着色,可以在生产PA丝束时就具有高色牢度的色彩,再切割成植绒用绒毛,直接彩色植绒。这样节省了染整等一系列的工序,降低能耗,更有利于环保。采用了本发明的优选原料及配方制得的母粒,绒毛制作过程中的纺丝组件周期是原先的3倍,疵点大量减少,黑度明显提高,纤维切刀周期是原先的2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具体实施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植绒用尼龙绒毛的生产方法,将5~8重量份PA黑母粒与92~95重量份PA6切片混合纺丝,制成PA黑丝束,然后切成黑绒毛;
按重量份计,所述PA黑母粒由以下组分组成:
30~40重量份炭黑,
3~5重量份助剂,
67~55重量份PA6。
所述炭黑为高色素炭黑。
所述助剂包含分散剂、硅烷偶联剂,聚酰胺蜡,抗氧剂。
按重量份计,所述助剂由以下组分组成:
1.2份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异辛醇酯,
4.2份聚酰胺蜡,
1.3份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2.1份γ-环氧丙基醚基三甲氧基硅烷,
1.4份苯基硅油,
0.9份聚乙烯吡咯烷酮,
1.2份六偏磷酸钠,
3.1份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
2.3份马来酸酐改性聚乙烯,
1.1份铝酸酯,
0.9份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宝力塑胶材料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宝力塑胶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7220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