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经导管心肌内注射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868549.7 | 申请日: | 2015-11-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069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9 |
| 发明(设计)人: | 吴永健;唐闽;冯骥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永健;唐闽 |
| 主分类号: | A61M31/00 | 分类号: | A61M3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37 北京市西城***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导管 心肌 注射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注射系统,具体的讲涉及一种经导管心肌内注射系统。
背景技术
人体的心脏包括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和右心室。其中右心房与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连通,左心房与右心房之间有一层隔膜。目前,冠心病是引起死亡的最普遍的疾病,当发生冠状动脉阻塞严重限制心肌的血液流动时,就会出现心脏衰竭或心肌梗死。目前,心衰患者中有70%都是来源于心肌梗塞。短暂的缺血或阻塞会使心肌受到损伤,正常情况下,心肌细胞不能再生。
目前,通常采用侵害较小的介入系统,如导管系统来向心脏注射药物。如美国公开专利US20060095004(“可偏转微植入输送导管”)、US6059770(“提供腔内进入的导管”)以及US6059969(“用于局部输送药剂的系统和方法”)。
但是,现有的注射导管,其效果仍不理想,需要一种新型的导管来找到心肌梗塞区域,进行药物注射治疗。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经导管心肌内注射系统,包括导管本体,所述导管本体具有远端、近端和中心腔室,所述导管本体的远端固定有消融部分,所述导管本体的近端固定有手柄部分;所述消融部分包括弹性头端管,所述弹性头端管具有远端、近端和至少一个腔室,在所述弹性头端管的远端设有消融电极;所述消融电极包括至少一个腔室,在所述消融电极上设有出针孔;在所述导管本体的中心腔室内还包括穿刺针、导线,所述穿刺针和导线通过所述弹性头端管延伸至所述消融电极的腔室内;所述穿刺针通过所述出针孔延伸至所述导管外部;所述穿刺针由高弹性材料制成,其远端包括一弯曲段,所述穿刺针的管体内径为0.25~0.35mm。
根据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消融电极包括一贯通腔室,所述贯通腔室的远端为出针孔,所述穿刺针的远端延伸至贯通腔室内,通过出针孔延伸出导管外部。
所述穿刺针管体的弯曲角度范围是30-90度。所述弯曲段的弯曲方向与所述导管的控弯方向一致。
所述穿刺针远端弯曲段的弯型平面与所述导管远端的弯曲平面之间的夹角小于30度。优选的,所述穿刺针远端弯曲段的弯型平面与所述导管远端的弯曲平面在同一平面内。
所述穿刺针管体的尖端为一段直线段,所述直线段长度为1-4mm。所述穿刺针管体的针尖处为微观圆角结构。
所述消融电极的出针孔内还设有密封圈。
所述穿刺针的远端管体上设有若干小孔。优选的,所述小孔之间的孔间隔为1.5~2mm,每个孔相位120度等分。
所述手柄部分包括出针手柄和导管控弯手柄,所述导管控弯手柄设于所述出针手柄的远端,其通过尾端连接管与所述出针手柄连接。优选的,所述出针手柄的远端设有滑动芯,所述滑动芯上设有刻度,其精度为1mm。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经导管心肌内注射系统中,所述穿刺针18的管体内径为0.25~0.35mm,壁厚为0.05mm-0.4mm,该设计可保证注射用液体,如干细胞顺利通过针管,又可保证针管在使用中不发生死折。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经导管心肌内注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的是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导管本体14的横截面图;
图3是沿图2中所示的A-A线的剖视图;
图4是沿图3中C-C线的剖视图;
图5是沿图3中B-B线的剖视图;
图6是图3中I处的放大图;
图7是图3中II处的放大图;
图8所示的是所述穿刺针的出针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图1所示的是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经导管心肌内注射系统10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导管本体14,其具有远端和近端,在所述导管本体14的远端设有消融部分15,在所述 导管本体14的近端设有手柄部分13。
所述手柄部分13包括出针手柄31和导管控弯手柄32,其中所述出针手柄31的近端设有注射器连接座,其远端设有滑动芯35。所述滑动芯35上设有刻度,其精度为1mm,当出针时,刻度数值即为出针长度。所述注射器连接座与鲁尔接头连接。所述导管控弯手柄32设于所述出针手柄的远端,其通过尾端连接管36与所述出针手柄31连接。所述导管控弯手柄32的近端还设有导线以及导线连接插头3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永健;唐闽,未经吴永健;唐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6854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