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地质信息的虚拟井构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68288.9 | 申请日: | 2015-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276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7 |
发明(设计)人: | 张元福;张海波;张高阳;姜在兴;王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G01V1/50 | 分类号: | G01V1/50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汇东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1 | 代理人: | 范晓斌;郭海彬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地质 信息 虚拟 构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地球物理探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地质信息的虚拟 井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钻井(探井)可以直接获取最可靠的地质资料,但是钻井成本高昂,在石 油探区勘探程度较低的情况下探井不适合大量钻探。地下岩性信息一般是通过 井约束条件下对地震数据进行波阻抗反演得到的,某些石油探区内由于钻井稀 少且分布不均等情况下的地震数据反演过程中缺少井信息约束,反演结果精度 较低,导致对石油探区的地质认识受到限制。建立虚拟井约束地震反演是必要 的,传统的虚拟井构建技术是基于地震反演波阻抗数据体得到的波阻抗信息, 利用波阻抗信息来构建虚拟井有分辨率较低和忽略细节的不足,故传统的虚拟 井构建技术存在较大的误差。因此寻求一种构建高精度的虚拟井的技术对沉积 盆地勘探以及提高反演精度都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恢复精度高、分辨率高、符合地质规律的虚拟 井构建方法。
特别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地质信息的虚拟井构建方法,用于在具有 多个实钻井的目标区域获取所述目标区域中预定位置处的虚拟井的自然伽玛 曲线,包括:
以沿深度方向的第一采样密度获取所述多个实钻井各自的自然伽玛数据 和波阻抗数据、以及所述虚拟井处的波阻抗数据;
对于每一实钻井,拟合出其对应的所述波阻抗数据与所述自然伽玛数据之 间的线性关系y=k*x+b,其中,x为波阻抗数据,y为自然伽玛数据,从而获 得每一实钻井位置处的k参数值和b参数值;
根据各个实钻井位置处的k参数值和b参数值,通过拟合算法获得所述虚 拟井处的k参数值和b参数值;
根据所述虚拟井处的k参数值和b参数值以及波阻抗数据,基于所述线性 关系获得所述虚拟井处的第一自然伽玛数据;和
基于所述第一自然伽玛数据获得所述虚拟井的第一自然伽玛曲线,所述第 一自然伽玛曲线即为所述虚拟井的所述自然伽玛曲线。
可选地,所述拟合算法为插值算法;
可选地,所述插值算法为克里金插值算法。
可选地,还包括:以沿所述深度方向的第二采样密度获取所述虚拟井处的 预定时间长度范围内的辐射量;其中,所述第二采样密度大于所述第一采样密 度;
对所述各实钻井的自然伽玛数据进行去趋势化操作并建立其与所述辐射 量之间的缩放关系,再基于所述虚拟井处的辐射量以及所述缩放关系获得对应 的去趋势化的第二自然伽玛数据;和
基于所述第二自然伽玛数据获得所述虚拟井的第二自然伽玛曲线。
可选地,其中,将所述第一自然伽玛曲线与所述第二自然伽玛曲线相叠加 以获得所述虚拟井的所述自然伽玛曲线。
可选地,还包括:根据所述虚拟井处的地质层结构信息以沿深度方向的第 三采样密度获取所述虚拟井的自然伽玛数据的变化趋势,并获得反映所述变化 趋势对应的第三自然伽玛曲线;其中,所述第三采样密度大于所述第一采样密 度但小于第二采样密度。
可选地,其中,用与所述虚拟井最近的所述实钻井处的地质层结构信息作 为所述虚拟井处的地质层结构信息。
可选地,所述地质层结构信息包括层序划分特征信息、时间地层格架信息 及地震层位信息。
可选地,其中,将所述第一自然伽玛曲线与所述第三自然伽玛曲线相叠加 以获得所述虚拟井的所述自然伽玛曲线。
可选地,其中,将所述第一自然伽玛曲线、所述第二自然伽玛曲线与所述 第三自然伽玛曲线相叠加以获得所述虚拟井的所述自然伽玛曲线。
本发明的基于地质信息的虚拟井构建方法,通过在由波阻抗数据获得的第 一自然伽玛曲线的基础上叠加由天文周期控制的第二自然伽玛曲线和由地质 模型信息确定的第三自然伽玛曲线,从而获得虚拟井的自然伽玛曲线,这充分 考虑了地震数据在横向的高连续性、实钻井数据纵向的高分辨率性和地质模型 的约束性。本发明的虚拟井构建方法提高了虚拟井的分辨能力和刻画细节的能 力,同时,还具有更高的精度,更加符合真实的地质情况。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 更加明了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未经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6828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