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流媒体直播发送速度的控制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867541.9 | 申请日: | 2015-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0697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9 |
发明(设计)人: | 张朝兵;任纪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斗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21/24 | 分类号: | H04N21/24;H04N21/238;H04N21/2662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鲁力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流媒体 直播 发送 速度 控制 方法 装置 | ||
1.一种流媒体直播发送速度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实时监控步骤:在数据实时发送的过程中,实时监测当前待发送数据的数据量与当前带宽的适配情况,判断是否发生数据溢出;
一个正常发送步骤:当获取到没有发生数据溢出时,则继续发送下一个待发送数据;
一个溢出控制步骤,当获取到发生数据溢出时,缓冲当前待发送数据,按照计算的平均码率发送缓冲的数据,具体包括以下子步骤:
数据缓冲子步骤:将当前待发送数据调入缓冲区进行数据缓冲,缓冲的具体过程是:计算当前缓冲区内待发送数据的数据生成时间,从而得到编码数据的平均码率;
数据发送子步骤,将当前进入缓冲区的待发送数据按照获取的平均码率控制缓冲区内的待发送数据的发送时间进行发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流媒体直播发送速度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实时监控步骤中随机选择执行以下监控方法,且选择一种监控方法后,直至该流媒体所有数据发送完毕,监控方法不变:
选择监控方法一:位于缓冲区的待发送数据发送结束后,直接按照上一进入缓冲区的待发送数据的平均码率发送下一待发送数据,并监测当前发送的数据量与当前带宽的适配,判断是否发生溢出;
选择监控方法二:位于缓冲区的待发送数据发送结束后,实时监测始终启动直至首次监测到数据溢出后关闭,下一待发送数据继续进入缓冲区,进行数据缓冲子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流媒体直播发送速度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待发送数据以画面组为单位,数据缓冲子步骤中计算画面组编码数据的平均码率,并且在数据发送子步骤中,按照画面组的平均码率发送画面组编码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流媒体直播发送速度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公式B=T/M计算平均码率,其中,T为一个画面组的数据总和,M为生成一个画面组花费的时间,B为平均码率。
5.一种流媒体直播发送速度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实时监控模块:用于在数据实时发送的过程中,实时监测当前待发送数据的数据量与当前带宽的适配情况,判断是否发生数据溢出;
一个正常发送模块:用于当获取到没有发生数据溢出时,继续发送下一个待发送数据;
一个溢出控制装置,用于当获取到发生数据溢出时,缓冲当前待发送数据,按照计算的平均码率发送缓冲的数据,具体包括以下单元:
数据缓冲单元:将当前待发送数据调入缓冲区进行数据缓冲,缓冲的具体过程是:计算当前缓冲区内待发送数据的数据生成时间,从而得到编码数据的平均码率;
数据发送单元,将当前进入缓冲区的待发送数据按照获取的平均码率控制缓冲区内的待发送数据的发送时间进行发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流媒体直播发送速度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实时监控模块中随机选择调用以下监控单元,且选择一种监控单元后,直至该流媒体所有数据发送完毕,监控单元不变:
第一选择监控单元:用于在缓冲区的待发送数据发送结束后,直接按照上一进入缓冲区的待发送数据的平均码率发送下一待发送数据,并监测当前发送的数据量与当前带宽的适配,判断是否发生溢出;
第二选择监控单元:用于在缓冲区的待发送数据发送结束后,实时监测始终启动直至首次监测到数据溢出后关闭,然后继续缓冲下一待发送数据,调用数据缓冲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流媒体直播发送速度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待发送数据以画面组为单位,数据缓冲单元中计算画面组编码数据的平均码率,并且在数据发送单元中,按照画面组的平均码率发送画面组编码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流媒体直播发送速度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缓冲单元基于公式B=T/M计算平均码率,其中,T为一个画面组的数据总和,M为生成一个画面组花费的时间,B为平均码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斗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斗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67541.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