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S)-N-叔丁氧羰基-3-羟基哌啶的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867063.1 申请日: 2015-12-02
公开(公告)号: CN105420307A 公开(公告)日: 2016-03-23
发明(设计)人: 吴中柳;许光鹏;刘艳;裴小琼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主分类号: C12P17/12 分类号: C12P17/12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610041 ***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制备 叔丁氧 羰基 羟基 哌啶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由生物催化技术制备(S)-N-叔丁氧羰基-3-羟基哌啶的方法,属于生物制药工业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S)-N-叔丁氧羰基-3-羟基哌啶是一种重要的药物中间体,被广泛应用于镇痛、抗精神病、抗肿瘤等药物的合成,如药物依鲁替尼。该药物于2013年底在美国上市,保守预计2018年全球销售额可以达到23.2亿美元。

目前,光学活性的(S)-N-叔丁氧羰基-3-羟基哌啶化合物可通过化学或酶促方法拆分外消旋体获得。但是拆分方法的局限性在于最大理论收率为50%,分离提取也较为繁琐(USpatent2011092698A1,WO2011036280A1)。

生物催化羰基不对称还原,其最大理论产率及对映体过量值为100%,且反应体系简单,绿色环保,是手性醇生产的重要方法之一。目前已发掘的制备该中间体的生物催化剂大多来自于生物离体组织(如磨碎的野生胡萝卜根),细菌,真菌等,也有重组羰基还原酶生物催化的报道。然而,这些催化剂大多获取困难,立体选择性不高,底物耐受性差,转化率较低,从而导致时空产率低,没有良好的工业化经济效益(Org.Lett.2009,11,1245-1248;OPRD.2014,18,827-830;CN104603278A,CN103276027A,CN103923957A,CN103571908A,CN103131734A,WO2013190341A1)。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高产率,高立体选择性及高时空产率的羰基还原酶催化前手性酮N-叔丁氧羰基-3-哌啶酮制备(S)-N-叔丁氧羰基-3-羟基哌啶的方法,以满足工业化生产需求。

本发明涉及用于制备式(I)的化合物方法:

(S)-N-叔丁氧羰基-3-羟基哌啶

所述方法包括在还原型辅酶或者辅酶再生体系(包括氧化型辅酶,氢供体及偶联酶)存在的情况下,用羰基还原酶还原式(II)的化合物:

N-叔丁氧羰基-3-哌啶酮

式(II)的化合物(在本文中也称为“底物”)在本领域是已知的。

本发明生物催化体系为:羰基还原酶、辅酶、底物、缓冲液。

在本发明中使用的羰基还原酶为ChKRED03(NCBI登录号为KC342003),ChKRED08(NCBI登录号为KC342008),ChKRED23(NCBI登录号为KC342023)或者ChKRED26(NCBI登录号为KC342026)。根据本领域一般常识,上述羰基还原酶可通过商业化的全基因合成服务得到。

根据本领域的一般常识,反应体系中可以用上述羰基还原酶构建的重组酶的休止细胞、粗酶液、纯酶或者粗酶粉等。为获得较高的转化效率,优选使用粗酶液。羰基还原酶的用量与底物用量比率优选为1%~6%(w/w)(羰基还原酶以粗酶液的总蛋白量计)。

本发明的辅酶可以为NADH或者NADPH或者构建一个可以产生这两种还原型辅酶之一的辅酶再生体系。

本发明优选的辅酶再生体系为:葡萄糖脱氢酶GDH、氧化型辅酶NADP+、葡萄糖。葡萄糖脱氢酶为1~30U/mL,NADP+用量与底物用量比率为0.2%~0.9%(w/w),葡萄糖的物质的量为底物物质的量的1.1~3倍。

本发明的底物为:N-叔丁氧羰基-3-哌啶酮。底物优选加入助溶剂后添加到反应体系中,所述助溶剂是二甲亚砜、甲醇、乙醇、异丙醇、丙酮,浓度优选5%~25%(v/v)。根据本发明的有利实施例,助溶剂最优选于甲醇。

反应体系中底物终浓度优选1~250g/L。

本发明缓冲液优选Tris-HCl缓冲液,磷酸盐缓冲液;缓冲液的pH优选6.0~8.0;缓冲液浓度优选0.1M;

本发明反应温度优选20℃~40℃,转速优选100~200rpm。

根据上述优选体系(合成路线见说明书附图1),所述制备方法的实施过程如下:将底物充分溶解在甲醇中,然后加入到缓冲液中,搅拌均匀后,加入重组羰基还原酶,葡萄糖脱氢酶、氧化型辅酶、葡萄糖,维持在20℃~40℃,TLC或HPLC监控,至反应转化率达到99%以上,用甲基叔丁基醚终止反应。

在反应过程中,通过定期监测并添加常规的碱性试剂(例如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将反应体系的pH值保持在6.0~8.0的范围。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670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