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电砖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67050.4 | 申请日: | 2015-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324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7 |
发明(设计)人: | 金春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春松 |
主分类号: | E04C1/39 | 分类号: | E04C1/39;E01C5/04;E01C15/00;E04D13/18;H02N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青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384 | 代理人: | 郑青松 |
地址: |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电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发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电砖。
背景技术
太阳能作为人类使用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不会污染环境,而且大大降低了成本,因此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但是,目前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主要体现在热水器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本身所居住的场所需要大量的电能,却没能够充分利用到太阳能的热能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发电砖,其能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发电砖,其包括砖体,沿竖直方向在所述砖体上开设有通孔;
所述通孔内设置有热电单元,所述热电单元包括集热组件、温差发电片和散热器;
所述散热器设置于所述通孔的下端;所述温差发电片设置于所述散热器上;所述集热组件设置于所述温差发电片上;以通过所述温差发电片的冷侧和热侧之间的温度差产生电能;并连接在温差发电片的正、负极上的导线将电能输出。
可选的,所述热电单元有多个,多个热电单元之间通过串联或并联的方式连接。
可选的,所述砖体上开设有两个导线孔,所述两个导线孔位于所述砖体的同一侧面,且连接温差发电片的正极的导线和连接温差发电片的负极的导线分别位于两个导线孔内。
可选的,所述集热组件包括集热板和多个集热翅片,所述集热板呈板状,且水平设置,其下表面与所述温差发电片的上表面接触,所述多个集热翅片均竖直固定于所述集热板的上表面上。
可选的,所述散热器包括热传导轴和多个固定于所述热传导轴的散热板;所述散热板的中部具有通孔,所述热传导轴穿过所述通孔,使得所述散热板与所述热传导轴相垂直。
可选的,所述散热板包括第一散热板和第二散热板,所述第一散热板位于所述传导轴的下端;所述第二散热板位于所述传导轴的中部,且这两个散热板之间相互平行;当将所述散热器固定于所述砖体时,所述砖体的下表面上开设有容置第一散热板的凹槽,且所述砖体的内部形成有容置第二散热板的容置空间,并使得所述热传导轴位于所述通孔内;第二散热板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第一散热板位于所述凹槽内,且所述第一散热板的下表面与所述砖体的下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上。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发电砖,可铺设在城市的步行街、广场、马路和楼面屋顶或作为建筑物的墙壁使用,通过将收集的太阳热能转为电能,供周围用电设施使用,减少了外部杂乱的布线,同时减少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发电砖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的剖面图;
图中标记示意为:1-砖体;11-通孔;12-导线孔;2-热电单元;21-集热片;22-温差发电片;23-散热器;3-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电砖,其包括砖体1,该砖体1为混凝土制成的长方体形或圆柱形结构,当然也可以为六棱柱等其他形状;所述砖体1的高度可以为5-200mm,同时使得所述发电砖具有与所述砖体1的高度相同的高度,以在所述发电砖的厚度较小时,可以铺设于墙壁上;而当所述发电砖的厚度较大时,可以将发电砖铺设于道路上。
所述发电砖的砖体1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多个通透的通孔,所述通孔的上槽口可以为圆形结构(参考图1)或者矩形结构(未图示),所述通孔11的沿通过其中心线的平面的截面呈“土”字形。
热电单元2设置于所述通孔内,并固定于所述砖体1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热电单元2包括:集热组件21、温差发电片22和散热器23。
所述散热器设置于所述通孔的下端,并且固定于所述通孔内,本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器包括热传导轴和多个固定于所述热传导轴的散热板;本实施例中,所述散热板的中部具有通孔,所述热传导轴穿过所述通孔,使得所述散热板与所述热传导轴相垂直;更优选地,本实施例的散热板的个数为两个,即包括第一散热板和第二散热板,其中一个散热板,即第一散热板位于所述传导轴的下端;另一个散热板,即第二散热板位于所述传导轴的中部,且这两个散热板之间相互平行。
当将所述散热器固定于所述砖体时,所述砖体的下表面上开设有容置第一散热板的凹槽,且所述砖体的内部形成有容置第二散热板的容置空间,并使得所述热传导轴位于所述通孔内;第二散热板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第一散热板位于所述凹槽内,且所述第一散热板的下表面与所述砖体的下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春松,未经金春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6705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