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螯合肥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866952.6 | 申请日: | 2015-12-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9431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31 |
| 发明(设计)人: | 李旭;王洪庆;龙惊惊;王远;沈丽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6 | 代理人: | 宋鹰武 |
| 地址: | 11002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合肥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农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螯合肥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螯合肥,该螯合肥包括二乙烯三胺五甲叉膦酸微量元素螯合物和亚氨基二琥珀酸微量元素螯合物,可实现游离微量金属元素的充分螯合,解决了螯合肥营养成分释放过快而造成的烧苗问题,两者相互协同,可达到微量元素的释放稳定而持久,养份供给更加均衡,增效增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螯合肥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农业产量的增加,化肥施用量不断攀升。而长期以来,我国普遍存在着重视大量元素轻视微量元素的现象,导致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过低,不能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也影响了大量元素肥料的吸收效率。近年来,微量元素肥料格外受到重视,如何促进作物对微量元素的吸收已成为化肥行业的重要课题。几种主要的金属微量元素,如锌、锰、铁、铜等,在pH值大于6的土壤中,离子态易形成难溶于水的氢氧化物沉淀而无法被吸收利用,而用螯合剂与金属离子螯合,形成对PH值适应能力较强的螯合物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国内施用无机微肥通常存在元素间拮抗作用、植物难吸收、利用率低等问题。发达国家利用EDTA(乙二胺四乙酸)、柠檬酸等作为螯合剂,EDTA螯合剂具有较高的稳定常数K,当作物需肥时难以释放,螯合剂本身无营养作用,而且成本昂贵、难以生物降解,不适合我国国情。柠檬酸螯合剂稳定常数较小,微量元素易被解离释放出来,从而失去螯合物的优势(如铁),同时与钙、镁离子兼溶性差,因此应用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他一些有机小分子螯合剂如草酸、苹果酸、马来酸、糖醇等,同样存在螯合能力差、螯合条件要求严格、螯合物不稳定等问题。
近年来,亚氨基二琥珀酸(IDHA)是一种新的环保型可替代传统螯合物的螯合剂。可完全生物降解,并且作为植物养分吸收促进剂,可有效地促进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在农业上可单独使用(如:叶喷、根施、浸种、种衣等),也可做为肥料增效剂使用。其作为肥料增效剂,是多肽尿素、多肽复合肥、控释肥的原料,能促进粮食、蔬菜、瓜果、花卉等农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同时与农药并用可提高药效,但其在实际应用中并非最理想,其存在营养成分释放过快而造成烧苗的现象。
也有公开采用二乙烯三胺五甲叉膦酸(DETPMP)作为化肥中微量元素携带剂,DETPMP是一种水溶性磷酸盐,结构式如下:
DETPMP能与铜、锌、铁、锰、钙、镁等多种金属离子螯合形成稳定的螯合物,其化学稳定性高,对碳酸盐阻垢效果较佳,易于生物降解,但并未发现其在化肥领域中的实际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螯合肥在实际使用中并不理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解决烧苗问题、微量元素的释放稳定而持久、能增效增产、更理想的螯合肥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螯合肥,该螯合肥包括二乙烯三胺五甲叉膦酸微量元素螯合物和亚氨基二琥珀酸微量元素螯合物。
一些实施例中,二乙烯三胺五甲叉膦酸微量元素螯合物中的微量元素和亚氨基二琥珀酸微量元素螯合物中的微量元素分别独立的选自铜、锌、铁、锰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
一些实施例中,二乙烯三胺五甲叉膦酸微量元素螯合物中还含有钾元素。
一些实施例中,二乙烯三胺五甲叉膦酸微量元素螯合物和亚氨基二琥珀酸微量元素螯合物的质量比为1:0.5-1:5。
进一步,一些实施例中,二乙烯三胺五甲叉膦酸微量元素螯合物和亚氨基二琥珀酸微量元素螯合物的质量比为1:0.5-0.8。
一些实施例中,螯合肥还含有基础肥。
本发明同时还提供了上述螯合肥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将二乙烯三胺五甲叉膦酸微量元素螯合物和亚氨基二琥珀酸微量元素螯合物混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6695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