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静脉输液麻醉维持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866069.7 | 申请日: | 2015-12-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3532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3 |
| 发明(设计)人: | 徐晓林;黄霞;王桂娥;栾瑞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M5/142 | 分类号: | A61M5/14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静脉 输液 麻醉 维持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静脉输液麻醉维持机,模块化设计,包括麻醉药物、基液、压电无阀微泵、混液器、霍尔传感器、单向控制阀、温控器、生命体征监测组件、计算机控制系统、人机交互界面等模块组成,其特点在于能利用压电无阀微泵精确的定量输送麻醉药物,对于需要麻醉的手术患者,能自动的、精确的麻醉,大大减轻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采用麻醉药液与基液分离配给的设计,能根据病人需要配给,大大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减少患者的医疗负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静脉输液麻醉维持机,属于医疗器械中静脉麻醉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静脉麻醉药也被用于全身麻醉,最初的是水合氯醛,继而20实际初期出现了巴比妥类、苯二氮类与人工合成的阿片类药物,直至近年出现最新静脉麻醉药丙泊酚和瑞芬太尼。
20世纪早期,吸入式麻醉领域发展很快,复杂的麻醉气体传输与检测系统(如精密挥发罐和呼气末吸入麻醉药浓度监测仪)不断出现。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年来,大多数静脉麻醉药仍按公斤体重计算剂量的方法静脉滴注。目前,对静脉麻醉药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的认知得到长足进步,这种进步促进了人们对药物剂量-血药浓度-生物浓度-效应之间关系的理解。而这种认识的增加在计算机技术的辅助之下,对现代麻醉医生的临床实践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以麻醉药理学知识为基础的计算机辅助控制系统和靶控输注设备的出现越来越提高了麻醉医生的认识和静脉麻醉药的可控性。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内容,本发明提供一种静脉输液麻醉维持机,其特点在于精确自动给药,大大拓宽了静脉麻醉的适用范围。
本发明采用技术路线为:
一种静脉输液麻醉维持机,包括人机交互操作界面、计算机控制器、生命体征监测仪、麻醉药液瓶、基液瓶、一级接管、二级接管、压电无阀微泵、混液瓶、三级接管、四级接管、霍尔传感器、单向控制阀、温控管、五级接管、针头、压电无阀微泵泵体、一级压电膜片、一级陶瓷压电片、二级陶瓷压电片、二级压电膜片、混液瓶瓶体、药液接管头、混液瓶瓶盖、联轴器、紧固螺钉、混液电机、基液接管头、吊耳、搅拌器、霍尔传感器流通管、叶轮、支架螺钉、支架、保护罩、夹片、霍尔测头、扇叶轮、磁头、单向控制阀流通管、单向阀头、塑料微弹簧、弹簧支架、温控管流通管、电热丝保护套、电热丝、测温热电偶、针头柄、针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级压电膜片贴合在压电无阀微泵泵体的一级压电管体内圆柱面上,两片一级陶瓷压电片嵌装一级压电管体的表面上,并保证其直接贴合在一级压电膜片上,二级压电膜片贴合在压电无阀微泵泵体的二级压电管体内圆柱面上,两片二级陶瓷压电片嵌装二级压电管体的表面上,并保证其直接贴合在二级压电膜片上,压电无阀微泵泵体的两端外接口的外圆表面上刻有防滑纹,上述零件组成压电无阀微泵;所述的混液瓶瓶体的瓶身上固定安装有药液接管头、基液接管头和吊耳,混液瓶瓶盖上端的支架上固定卡装有混液电机,混液电机并依靠紧固螺钉固定牢固,混液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搅拌器的轴端固定相连,混液瓶瓶盖旋装在混液瓶瓶体上,并调整其位置,使搅拌器的扇叶头至于混液瓶瓶体的底部,上述零件组成混液瓶;所述的所述的叶轮旋装在霍尔传感器流通管的中间半圆段,叶轮的旋转轮廓面与霍尔传感器流通管的中间半圆段的流通截面相吻合,支架通过支架螺钉固定在霍尔传感器流通管的对应位置,磁头嵌装在霍尔传感器流通管的对应位置孔中,扇叶轮固定安装在叶轮的外伸轴上,并保证其位置在磁头之上且旋转面盖过磁头,霍尔测头通过夹片固定安装在支架上,保护罩套装在支架的外部,上述零件组成霍尔传感器;所述的单向阀头抵在单向控制阀流通管的收缩径端上,弹簧支架固定卡装在单向控制阀流通管的内圆柱面上,在弹簧支架和单向阀头之间卡装一个塑料微弹簧,确保单向阀头在微小的弹簧力作用下顶在单向控制阀流通管的收缩径端上,上述零件组成单向控制阀;所述的电热丝绕缠在温控管流通管的中间段的外圆柱面上,电热丝保护套套装在电热丝的外侧面上,起到隔温、防烫的作用,测温热电偶卡装在电热丝的下游端,起到测量加热后液体温度的作用,上述零件组成温控器;所述的针头柄固定安装在针头管上,上述零件组成针头;将上述组合后的模块部件按照下述组合:所述的人机交互操作界面与计算机控制器通过线路联通,生命体征监测仪通过线路与计算机控制器联通,麻醉药液瓶的管接头通过一级接管与第一个压电无阀微泵的入口管接头接通,从第一个压电无阀微泵出口管接头再通过二级接管与混液瓶的药液接管头接通,基液瓶的管接头通过一级接管与第二个压电无阀微泵的入口管接头接通,,从第二个压电无阀微泵出口管接头再通过二级接管与混液瓶的基液接管头接通,混液瓶的管接头通过三级接管与第三个压电无阀微泵的入口管接头接通,第三个压电无阀微泵的出口管接头通过四级接管与霍尔传感器的入口接管头接通,霍尔传感器的出口接管头再通过四级接管与单向控制阀的入口接管头接通,单向控制阀的出口接管头再次通过四级接管与温控器的入口接管头接通,温控器的出口接管头通过五级接管与针头的入口接头接通,针头的针尖端植入病人的静脉血管中,并将针头固定在病人的身体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未经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6606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