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梳状摆臂式浮油回收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1510864407.3 | 申请日: | 2015-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4448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6 |
发明(设计)人: | 陈奕冰;潘思岽;何铭;杨利;陈思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奕冰 |
主分类号: | E02B15/10 | 分类号: | E02B15/10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文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5205 | 代理人: | 车世伟 |
地址: | 3620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梳状摆臂式 浮油 回收 机器人 | ||
1.梳状摆臂式浮油回收机器人,包括机身和设置在机身上的控制器,机身上连接有用以使机身漂浮在液面上的漂浮机构和用以带动机身在液面上行走的推进机构,在机身上设有集油口、吸油机构以及油液处理机构,吸油机构的入口端与集油口的出口端连通,吸油机构的出口端与油液处理机构的进口端连通,以机身前进的方向为前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的前端设有可相对摆动的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在机身上连接有可带动第一摆臂摆动的第一驱动机构和可带动第二摆臂摆动的第二驱动机构,第一摆臂与第二摆臂之间形成集油区,所述集油口包括第一集油口、第二集油口以及第三集油口,第一集油口设置在第一摆臂对应集油区的一侧,第二集油口设置在第二摆臂对应集油区的一侧,第三集油口设置在机身上且位于第一摆臂与第二摆臂之间,所述油液处理机构包括第一罐体,第一罐体内设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第一隔板的上端与第一罐体的内顶壁连接,第一隔板的下端向下延伸并形成第一自由端,第二隔板的下端连接在第一罐体的内底壁,第二隔板的上端向上延伸并形成第二自由端,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将第一罐体分隔成相互连通的第一腔室、第二腔室以及第三腔室,在第一腔室的上部设有进液口,该进液口与所述吸油机构的出口端衔接,在第三腔室的下部设有出液口,第一腔室的出液口与第二腔室的进液口衔接,第二腔室的出液口与第三腔室的进液口衔接,所述油液处理机构包括第二罐体,第二罐体包括相互衔接的粗径段和缩径段,在粗径段内设有导筒,导筒的下端固定在粗径段,导筒的上端为对应该缩径段设置的自由端,在导筒内设有气石,还包括气泵,气泵的出气口连通至该导筒内且对应气石设置,所述第三腔室的出液口连通至导筒内,在缩径段的外壁设置有收集槽,收集槽环设在该缩径段上,在收集槽上设有封盖,收集槽和封盖围成收集室,缩径段设有出气口,出气口对应该封盖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梳状摆臂式浮油回收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摆臂靠近所述集油区的一侧布设有亲油疏水的第一集油梳,第一集油梳沿所述第一摆臂的长度方向布设,所述第二摆臂靠近所述集油区的一侧设有亲油疏水的第二集油梳,第二集油梳沿所述第二摆臂的长度方向布设。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梳状摆臂式浮油回收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摆臂远离所述机身的一端设有第一调节浮块,所述第二摆臂远离所述机身的一端设有第二调节浮块。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梳状摆臂式浮油回收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上设有用以调整所述第三集油口的高度的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包括连接在机身上的导轨和配合在导轨上的导块,导轨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第三集油口设置在导块上,在导块的下端面设有气囊,气囊通过导管连接至气泵,在导管上连接有电磁阀,电磁阀和气泵电连接至所述控制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梳状摆臂式浮油回收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为第一蜗杆电机,第一蜗杆电机固定在所述机身上且电连接至所述控制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为第二蜗杆电机,第二蜗杆电机固定在机身上且电连接至所述控制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梳状摆臂式浮油回收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机构为螺旋桨推进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梳状摆臂式浮油回收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机构为连接在所述机身两侧的第一浮筒和第二浮筒,在第一浮筒的前端设有第一LED爆闪灯,在第二浮筒的前端设有第二LED爆闪灯,第一LED爆闪灯和第二LED爆闪灯均电连接至所述控制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梳状摆臂式浮油回收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机构为第一水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奕冰,未经陈奕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6440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