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凝土构件施加轴向拉伸荷载的试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63028.2 | 申请日: | 2015-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244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23 |
发明(设计)人: | 付传清;闫东明;金南国;裴华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08 | 分类号: | G01N3/08;G01N33/38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王兵;黄美娟 |
地址: | 31001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 构件 施加 轴向 拉伸 荷载 试验装置 | ||
混凝土构件施加轴向拉伸荷载的试验装置,包括混凝土轴拉试件、装于混凝土轴拉试件两端的承载钢板、带内螺纹的T型预埋件、承载螺杆和应变计,混凝土轴拉试件设有轴向排布的预留通孔,混凝土轴拉试件两端分别预埋多个T型预埋件,T型预埋件的螺纹段指向混凝土轴拉试件外部;承载螺杆贯穿预留通孔,在承载螺杆两端配置螺帽,螺帽外侧配有承载钢板,T型预埋件的螺纹段与紧固螺栓螺接;应变计安装在混凝土轴拉试件侧壁,应变计的信号输出端与外部的应变仪电连。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加载装置可以克服施加轴向荷载的困难,操作简单,成本低且不锈蚀,能重复使用;试验装置体积小;螺杆两端带有细螺纹,加载省力,荷载大小易控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凝土构件施加轴向拉伸荷载的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服役过程中的混凝土结构都是在荷载和环境共同作用下工作的,无荷载作用下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成果不能合理反映结构所处的实际状态。混凝土结构在承受荷载作用的同时,往往经受海水、除冰盐和二氧化碳等侵蚀,在荷载与环境双重或多重因素耦合作用下,混凝土构筑物往往未达到设计年限就破坏的事故时有发生,由此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已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混凝土是典型的多孔材料,侵蚀介质正是通过混凝土孔隙侵入混凝土内部,由此导致钢筋锈蚀、混凝土保护层开裂,进而影响混凝土的服役性能。荷载作用对侵蚀介质向混凝土内传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荷载损伤使混凝土内部产生微裂纹,从而加速了侵蚀介质在混凝土中的传输速率。
研究荷载作用对介质传输的影响,目前主要考虑持续荷载作用。又由于弯曲荷载加载容易,被广泛采用,并陆续出现了两根混凝土梁试件背对背持续加载、基于杠杆原理的持续加载等试验方法,以进行荷载作用下氯盐传输试验研究。然而,由于沿着钢筋混凝土梁截面高度荷载损伤程度不同,难以将荷载损伤对介质传输速率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也只能得到一些定性的结论。从荷载作用对介质传输的影响来看,拉伸荷载对介质传输的影响最为突出。轴拉荷载作用下,混凝土试件中荷载损伤均匀,可以结合耐久性试验,有效的建立荷载作用与介质传输之间的关系为耐久性预测、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跟轴心受压试验不同,直接拉伸试验由于需要将混凝土两端夹持存在很大困难,且难以实现试件轴心与试验机夹具中心对中,基于轴心受拉荷载施加的报道较为少见,目前主要采用的方法是将混凝土试件做成两端大头的“狗骨”试件以利于夹持,在试件与试验机交界处设置球铰来减少试件与试验机不能有效对中带来的误差。例如,中国专利公告号CN104330314A,申请公布日是2015年2月4日,名称为“用于超高温陶瓷高温直接拉伸强度测试装置的装夹机构”,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3175733B,授权公告日是2015年7月2日,名称为“不可压缩材料的直接拉伸试验夹具”,中国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3267682A,申请公布日是2013年8月28日,名称为“拉应力与环境耦合作用下材料徐变的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这些装置和方法在混凝土轴拉试验方法上有可借鉴之处,但是试验装置相对复杂,成本高、体积大、操作要求高,无法连同混凝土试件一起放置于人工环境箱或浸泡于盐溶液中进行侵蚀介质传输试验。
可见,设计一种体积小、操作简单、方法可靠、成本低,并且可以随同混凝土试件共同处于侵蚀环境中进行试验的加载装置,对研究荷载作用下混凝土中介质传输机理至关重要,而基于此装置的耐久性研究成果也将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预测和基于耐久性的混凝土结构设计提供基础保障。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混凝土构件轴拉荷载加载方法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体积小、操作简单、方法可靠、成本低廉,方便混凝土构件施加轴向拉伸荷载,且能与混凝土构件一起共同处于侵蚀环境进行介质侵蚀试验的混凝土构件施加轴向拉伸荷载的试验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630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