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反应堆上部组件上耐压壳石墨密封圈拆卸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62526.5 | 申请日: | 2015-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161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9 |
发明(设计)人: | 吴磊;张建军;高生华;张范;赵亚明;尤晓波;张宾;刘明;李高超;易良川;孙龙;兰晓伟;曾振华;胡彬;曹晔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核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21C19/02 | 分类号: | G21C19/02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中心11007 | 代理人: | 高尚梅 |
地址: | 22204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反应堆 上部 组件 耐压 石墨 密封圈 拆卸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核电站反应堆检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反应堆上部组件上耐压壳石墨密封圈拆卸装置。
背景技术
核电站反应堆上部组件顶盖上有以下接管:121个控制棒驱动机构接管、18个中子温度测量通道管束接管、1个反应堆排气接管和一个备用排气接管。其中,121个控制棒驱动机构接管上安装有103个控制棒驱动机构耐压壳和18个盲板。耐压壳及盲板与接管密封面由型号的纯石墨密封圈和型号的加强型石墨密封圈实现密封。每四年一度的反应堆解体大修需拆除103个耐压壳和18个盲板,同时拆除石墨密封圈。
对型号的加强型石墨密封圈进行拆卸工作时,原拆卸方法是用铜质螺丝刀强行插入密封圈与耐压壳密封面之间并撬开密封圈,再取下石墨密封圈。采用此方法存在损伤耐压壳密封面而造成耐压壳损坏的重大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反应堆上部组件上耐压壳石墨密封圈拆卸装置,避免使用蛮力拆卸耐压壳石墨密封圈,消除耐压壳密封面损伤风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一种反应堆上部组件上耐压壳石墨密封圈拆卸装置,该装置包括半环I、半环II、手柄I、手柄II,半环I、半环II组成圆环;半环I、半环II其一端相互固定且可以相对转动;半环I、半环II外侧安装有手柄I、手柄II;半环I、半环II内侧中部有拨爪。
所述的半环I与半环II未连接端有相互配合的连接销孔和连接销。
半环I与半环II工作面上有上部定位凸台和下部定位凸台。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运用反应堆上部组件上耐压壳石墨密封圈拆卸装置能确保安全拆卸耐压壳石墨密封圈,并且消除原拆卸方法存在的耐压壳密封面划伤的重大风险,避免备件更换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耐压壳底部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反应堆上部组件上耐压壳石墨密封圈拆卸装置示意图;
图3为半环I的俯视图;
图4为半环I的主视图;
图5为图3的A向视图;
图6为半环II的俯视图。
图中:1—耐压壳底部,2—加强型石墨密封圈,3—手柄I,4—半环I,5—半环II,6—手柄II,7—连接销孔,8—固定销孔,9—手柄安装孔,10—上部定位凸台,11—拨爪,12—下部定位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2、3、4所示,发明一种反应堆上部组件上耐压壳石墨密封圈拆卸装置,该装置包括半环I4、半环II5、手柄I3、手柄II6,半环I4、半环II5组成圆环;半环I4、半环II5其一端通过销钉相互固定且可以相对转动;半环I4、半环II5外侧分别在手柄安装孔9安装有手柄I3、手柄II6;半环I4、半环II5内侧中部有拨爪11。
半环I4与半环II5未连接端有相互配合的连接销孔7和连接销13,在拆卸作业时起定位作用。
半环I4与半环II5工作面上有上部定位凸台10和下部定位凸台12。耐压壳 石墨密封圈拆卸作业时,上部定位凸台10紧贴耐压壳下层密封面上部台阶,下部定位凸台12卡在耐压壳最下部端面,两者配合实现拆卸装置定位。
工作时,将耐压壳吊具与耐压壳顶部连接;使用悬臂吊吊起耐压壳到合适位置;手握耐压壳石墨密封圈拆卸装置两端手柄,掰开两半环,依据加强型石墨密封圈所处位置固定好拆卸装置;确定拆卸装置拨爪对准密封圈石墨部分后合拢两半环,双手下按拆卸装置,直到石墨密封圈掉落;清洁耐压壳密封面,确保石墨密封圈上部加强筋已拆除。
采用反应堆上部组件上耐压壳石墨密封圈专用拆卸装置拆卸耐压壳石墨密封圈后未发生耐压壳密封面损坏事件,起到良好的设备效益和经济效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核电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核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6252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