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慢性中耳炎的中药制剂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860940.2 申请日: 2015-11-30
公开(公告)号: CN106806464A 公开(公告)日: 2017-06-09
发明(设计)人: 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 杨桂望
主分类号: A61K36/748 分类号: A61K36/748;A61K36/855;A61K36/898;A61P31/04;A61P27/16;A61K33/06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66000 山东省青岛***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治疗 慢性 中耳炎 中药 制剂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含有来源于植物、动物或矿物组份的医用配制品,特别涉及一种治疗慢性中耳炎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慢性中耳炎由于中耳引流不畅等多种原因,使本病缠绵难愈。中耳炎,俗称“烂耳朵”,是鼓室粘膜的炎症。病菌进入鼓室,当抵抗力减弱或细菌毒素增强时就产生炎症,其表现为耳内疼痛(夜间加重)、发热、恶寒、口苦、小便红或黄、大便秘结、听力减退等。如鼓膜穿孔,耳内会流出脓液,疼痛会减轻,并常与慢性乳突炎同时存在。急性期治疗不彻底,会转变为慢性中耳炎,随体质、气候变化、耳内会经常性流脓液,时多时少,迁延多年。

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绝大多数为非特异性安排炎症,尤其好发于儿童。可分为非化脓性及化脓性两大类。非化脓性者包括分泌性中耳炎气压损伤性中耳炎;化脓性者有急性和慢性之分。常见有分泌性中耳炎、急性(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胆脂瘤型中耳炎和气压损伤性中耳炎。

中耳炎以耳内闷胀感或堵塞感、听力减退及耳鸣为最常见症状。常发生于感冒后,或不知不觉中发生。有时头位变动可觉听力改善。有自听增强。部分病人有轻度耳痛。儿童常表现为听话迟钝或注意力不集中,其重要表现为1、听力减退:听力下降、自听增强。头位前倾或偏向健侧时,因积液离开蜗传,听力可暂时改善(变位性听力改善)。积液粘稠时,听力可不因头位变动而改变。小儿常对声音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而由家长领来就医。如一耳患病,另耳听力正常,可长期不被觉察,而于体检时始被发现;2、耳痛:急性者可有隐隐耳痛,常为患者的第一症状,可为持续性,亦可为抽痛。慢性者耳痛不明显。本病常伴有耳内闭塞或闷胀感,按压耳屏后可暂时减轻;3、耳鸣:多为低调间歇性,如“劈啪”声,嗡嗡声及流水声等。当头部运动或打呵欠、擤鼻时,耳内可出现气过水声有时会间断一下再次出现。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如果治疗不及时、不彻底,则大多可能转为慢性中耳炎,另外,如果有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及慢性扁桃体炎存在,细菌可能反复侵入中耳腔,并中耳炎潜伏下来导致慢性中耳炎。

慢性中耳炎按患病时间、病情轻重不同分为三种:单纯性,脓疡性和胆脂瘤性。它们共同的表现是均有耳流脓,反复不止,有时脓液中还混有血性分泌物;另外,有耳鸣及听力下降,如果出现并发症,会有眩晕和头痛耳朵流脓和听力下降,虽然让人很烦恼,但对慢性中耳炎病人来讲,这些不是最重要的,最让人担心的是出现并发症,在出现并发症以前,病人往往毫无感觉,但如果出现,那么病情往往较重,有的甚至有生命危险,因此,需要立即住院治疗。

现有中药治疗中耳炎的药物较少,主要原因在于,疗效不显著,有的治疗周期长达几周。现有技术中治疗急慢性中耳炎的药物,大都是使用西药消炎,中药汤剂口服,水剂外用。虽然有一些新的治疗急慢性中耳炎的外用中药药物的报道,但是都是一些外用中药散剂或水剂。这些药物虽然有一些疗效,但是在药物组方中都含有昂贵的鹿茸或者麝香,生产成本较高。而且,制备周期较长,制备过程中,药物需置于阴凉处自然风干,时间较长。此外,中药散剂和水剂的共同不足之处是,药效持续时间较短,不适用于中耳炎的各个病程的治疗。散剂主要用于化脓期的治疗,不适用于早期治疗;而滴剂主要用于早期治疗,不太适用化脓期的治疗。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治疗慢性中耳炎的药物,大都是使用西药消炎,副作用大,全是化学成分,对人体伤害比较大;中药汤剂口服,水剂外用;虽然有一些疗效,但是针对性差,见效慢,易复发。虽然也有一些新的治疗慢性中耳炎的外用中药药物的报道,但是都是一些外用中药散剂或水剂。这些药物有一些疗效,但是在药物生产成本较高,而且,制备周期较长,制备过程繁琐,时间较长。此外,中药散剂和水剂的共同不足之处是,药效持续时间较短,不适用于中耳炎的各个病程的治疗。

为解决这些技术难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慢性中耳炎的中药内服药,由内服药物和外用药物组成,所述内服药物中各种原料的重量份数为:金荞麦10~20份,连翘10~20份,白花蛇舌草10~20份,黄芪10~20份,党参10~20份,山茱萸10~20份,蒲公英10~20份,大青叶10~20份,金莲花10~20份,黄芩10~20份,佩兰10~20份,茯苓10~20份,皂角刺10~20份,金银花10~20份,白芷10~20份;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桂望,未经杨桂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6094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