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蜂窝直角边预成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60829.3 | 申请日: | 2015-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157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23 |
发明(设计)人: | 于立波;刘艳伟;张卓轶;高晓影;齐国强;胡令金;郑希奇;尹玉东;刘永光;吴兆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70/44 | 分类号: | B29C70/44;B29L31/6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地址: | 150066 黑龙江省***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蜂窝 直角 成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制造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蜂窝直角边预成型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方法为增加工艺布或胶膜进行预成型,工艺布或胶膜保留到产品内外蒙皮中,增加了产品重量。现有曲面蜂窝不采用预成型处理,NOMEX蜂窝与蒙皮之间结合力较差,易出现蒙皮与蜂窝脱粘现象,产品合格率只能达到10%。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用于蜂窝直角边预成型方法,能够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的合格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蜂窝直角边预成型方法,包括:
步骤1、在带有挡边条的与产品曲面相同的成型模整体刷上脱模剂;
步骤2、在包括挡边条区域的整个成型模型面上放一层脱模薄膜;
步骤3、蜂窝按蜂窝展开样板进行下料或者采用数控下料,沿W向蜂窝应大于样板2-3个蜂格,沿L向蜂窝应大于样板1-2个蜂格;
步骤4、将蜂窝铺放到具有挡边条的成型模上,在蜂窝四周放置膨胀胶膜,膨胀胶膜高于蜂窝高度1-2mm;
步骤5、在蜂窝、膨胀胶膜、和挡边条上方糊制真空袋;
步骤6、通过热压罐或固化炉对糊制了真空袋的蜂窝进行固化,固化真空度不低于0.07Mpa,固化时升降温速率不高于3℃/分钟;
步骤7、降温到60℃以下,去除挡边条,取出蜂窝。
具体的,固化过程中零件和随炉试片的面积小于或等于2m2,至少放置两个热电偶;零件面积超过2m2,在每平方米和另外的剩余部分每部分至少放置1个热电偶,直到热电偶数量最大达到15个。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成果用于新研机型蜂窝夹层结构制造,如蒙皮、整流罩、滑动舱门等蜂窝夹层复合材料零件。产品合格率只能达到90%。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用于蜂窝直角边预成型方法,包括:
步骤1、在带有挡边条的与产品曲面相同的成型模整体刷上脱模剂;
步骤2、在包括挡边条区域的整个成型模型面上放一层脱模薄膜;
步骤3、蜂窝按蜂窝展开样板进行下料或者采用数控下料,沿W向蜂窝应大于样板2-3个蜂格,沿L向蜂窝应大于样板1-2个蜂格;
步骤4、将蜂窝铺放到具有挡边条的成型模上,在蜂窝四周放置膨胀胶膜,膨胀胶膜高于蜂窝高度1-2mm;
步骤5、在蜂窝、膨胀胶膜、和挡边条上方糊制真空袋;
步骤6、通过热压罐或固化炉对糊制了真空袋的蜂窝进行固化,固化真空度不低于0.07Mpa,固化时升降温速率不高于3℃/分钟;
步骤7、降温到60℃以下,去除挡边条,取出蜂窝。
具体的,固化过程中零件和随炉试片的面积小于或等于2m2,至少放置两个热电偶;零件面积超过2m2,在每平方米和另外的剩余部分每部分至少放置1个热电偶,直到热电偶数量最大达到15个。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本发明的方法是:成型模刷脱模剂→铺放脱模薄膜→蜂窝下料→铺放蜂窝→铺放膨胀胶膜→糊制真空袋→热压罐或固化炉固化→脱模→修整,完成预成型。此方法适用于任何曲面、平面的蜂窝直角边预成型。通过蜂窝预成型将平面蜂窝成型出任何复杂曲面蜂窝。
第一步:在成型模上刷脱模剂,成型模上有一层脱模剂,光顺,利于脱模
注意:挡边条也需要从刷涂脱模剂
第二步:铺放膨胀胶膜,为防止膨胀胶膜污染,放一层脱模薄膜,在整个成型模型面上,包括挡边条,注意:直角边处必须贴靠,可以搭接
第三步:蜂窝按蜂窝展开样板进行下料,沿W向蜂窝应大2-3个蜂格,沿L向蜂窝应大1-2个蜂格,NOMEX蜂窝沿不同方向其压缩量不同
将蜂窝铺放到具有挡边条的成型模上,在蜂窝四周放置膨胀胶膜,膨胀胶膜高于蜂窝1-2mm。
第四步:糊制真空袋,注意一定将挡边条糊制在真空袋内
不希望出现真空袋皱褶,应尽量去除。为防止由于皱褶、包裹空气或空隙等引起拒收,零件在打完真空袋,放入热压罐或固化炉固化之前,应始终保持与真空源相连。
第五步:热压罐或固化炉固化,注意热电偶放置位置和数量
使用的热电偶的数量
零件和随炉试片的面积小于或等于2m2,应至少放置两个热电偶。零件面积超过2m2,在每平方米或另外的剩余部分至少放置1个热电偶,直到热电偶数量最大达到15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6082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