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位置校正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859977.3 | 申请日: | 2015-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8262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8 |
发明(设计)人: | 周波;石锡祥;钟根生;郑云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厦芝科技工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15/22 | 分类号: | B23Q15/22;B23Q17/24;B24B3/02;B24B41/06 |
代理公司: | 厦门致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4 | 代理人: | 刘兆庆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火***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位置 校正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位置校正装置包括安装在机床上的底座及安装在底座上用于顶住工件使工件偏离浮动刀柄轴线的顶偏装置及受计算机控制的能自动获得工件角度并调整的工件角度纠偏装置。通过本发明装置,能有效消除每次装夹工件时的浮动刀柄所带来的浮动间隙,减小后续工作如测量、加工时的误差,极大提高了加工精度,并缩短带角度参数的工件加工时的位置调整时间,且其通用性及经济性强,能辅助完成工件测量、加工等作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位置校正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能够消除浮动刀柄装夹工件时所带来的误差的位置校正装置。
背景技术
浮动刀柄由于在工作时具有自动定心的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现有的机床上,但是由于浮动刀柄具有一定的浮动间隙,所以在静止状态测量装夹在浮动刀柄上的工件时,工件中心往往不会位于浮动刀柄的轴线而是偏向浮动刀柄的某一侧,因而在测量工件相对于机床的位置时,浮动间隙会带来一定的偏差,尤其针对具有角度参数的工件如刀具等,从而导致后续的工作产生不可避免的误差。如果不采用浮动刀柄那么将要采用更为精密、价格更高的机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消除浮动刀柄装夹工件时所带来的误差的位置校正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位置校正装置,包括安装在机床上的底座及安装在底座上用于顶住工件使工件偏离浮动刀柄轴线的顶偏装置。
优选地,所述顶偏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的导轨、安装在导轨上的滑动顶杆、与滑动顶杆相连的用于顶偏工件的凹槽顶头、安装在所述底座上且杆头与滑动顶杆相连以推拉滑动顶杆使其在所述导轨上滑动的推杆。
优选地,所述顶偏装置还包括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安装于所述滑动顶杆前进方向上用以限制滑动顶杆的滑动行程。
优选地,所述限位装置包括安装于所述导轨前端的L形挡块及锁在所述L形挡块上的调整螺栓。
优选地,所述位置校正装置还包括能自动转动工件以纠正工件角度位置的工件角度纠偏装置。所述工件角度纠偏装置包括工件成像系统及信息处理系统,所述信息处理系统分别与工件成像系统及机床上用于装夹待加工工件的主轴控制系统通过电路连接;所述信息处理系统接收所述工件成像系统所获得的工件角度位置数据后计算补偿角度,并将补偿角度反馈给所述主轴控制系统,主轴控制系统根据补偿角度做相应转动以改变工件角度位置。
优选地,所述工件成像系统包括背光板及图像采集装置,所述背光板安装于一可绕底座旋转的臂杆上,所述背光板安装于所述臂杆前端,所述臂杆由多段铰接杆组成,调节组成臂杆的各段铰接杆间的角度可以调整所述背光板与工件间的距离,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安装在所述底座上,当所述工件成像系统工作时,工件处于背光板与图形采集装置之间。
优选地,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为工业数字摄像机。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能够有效消除装夹工件时的浮动间隙,使得每次工件都能在同一位置,不受浮动刀柄的浮动间隙影响,有效减小后续工作如测量、加工时的误差。
2、带有自动纠偏装置,能自动调整工件沿轴向转动直至获得所需的加工位置,极大提高了加工精度,并缩短带角度参数的工件加工时的位置调整时间。
3、通用性及经济性强,可安装在大多数机床上辅助完成工件测量、加工等作业,而无需将机床更换更为精密价格更高的设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安装示意图;
图2为凹槽顶头细节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厦芝科技工具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厦芝科技工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5997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