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炉管清焦的设备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57603.8 | 申请日: | 2015-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233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23 |
发明(设计)人: | 邢朝政;娄陇筑;荣令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蓝星清洗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J3/02 | 分类号: | F23J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郝瑞刚 |
地址: | 101318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炉管 清焦 设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炉管清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炉管清焦的设备及的方法。
背景技术
石油炼化领域的焦化炉、减压炉、加氢炉、裂解炉、原油加热炉等炉型的炉管,以及煤化工领域的加热炉等炉管,在运行一定周期时间后内壁会产生积垢、结焦等问题,由此会引起管道堵塞甚至爆管发生,这会直接影响生产工艺的正常运行、降低换热效率、阻碍生产。
目前,对炉管内壁的清洗方式常采用烧焦和化学清焦的方法,烧焦的方式简单快捷,费用较低,但在烧焦的过程中会环境污染,也容易造成炉管变形损伤或清洗不彻底的问题,化学清洗操作简单,拆除炉管时工作量较小,但是化学清焦动用清洗设备多,以至于清焦费用较高。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炉管清焦的设备的结构复杂操作不便且费用较高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炉管清焦的设备,包括第一三向管、第二三向管、泵组、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第一收发球筒、第二收发球筒和控制单元,所述第一收发球筒和第二收发球筒分别连接在炉管的两端,所述第一三向管包括一根第一主管和两根第一支管,所述第一主管的管口连通清水槽,两根所述第一支管的管口分别与第一收发球筒和第二收发球筒连接;所述泵组设于所述第一主管上,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分别设于两根所述第一支管上;所述第二三向管包括一根第二主管和两根第二支管,所述第二主管的管口连接在污水槽的上方,两根所述第二支管的管口分别与第一收发球筒和第二收发球筒连接,所述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分别设于两根所述第二支管上。
其中,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主管上还设有过滤器,所述过滤器设于所述泵组的前端。
其中,所述泵组包括水泵、增压泵、第五阀门、第六阀门和第七阀门,所述水泵和所述第五阀门均设于第一主管上,且所述水泵设于所述第五阀门和所述过滤器之间,所述增压泵、第六阀门和第七阀门均设于与所述第五阀门并联的第三支管上,且所述增压泵设于所述第六阀门和第七阀门之间。
其中,所述第二主管的管口通过切换阀连接第四支管和第五支管,所述第四支管上设有第八阀门;所述第五支管上设有第九阀门,所述第四支管的管口、第五支管的管口分别通入清水槽、污水槽,所述切换阀由所述控制单元控制。
其中,还包括气罐,所述气罐通过气体输入管与第一收发球筒或第二收发球筒连接,用于向炉管内通入压缩空气,所述气体输入管上设有第十阀门。
其中,所述第一收发球筒和所述第二收发球筒分别第一气体输出管和第二气体输出管,所述第一气体输出管、第二气体输出管上分别设有第十一阀门、第十二阀门。
其中,还包括流量计、压力表和液位计,所述流量计、压力表和液位计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
其中,还包括摄像头,所述摄像头设于污水槽的上方且与控制单元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炉管清焦的方法,其包括步骤S1,将炉管从炉本体上断开;
S2,将炉管的两端接入清焦回路;
S3,向炉管内通入清水对炉管进行清洗,正反向清洗多次切换,直至流出的水干净为止,废水流入污水槽;
S4,检验炉管内的堵塞情况,将清管球通入到炉管内,利用水流带动清管球在炉管内正反向往复运动,废水流入污水槽;
S5,进行机械清焦,先增大进入炉管内的水流的水压,水流带动清管球在炉管内正反向往复运动,然后依次向炉管内通入直径逐渐增大的清管球在炉管内往复运动,对炉管进行清焦处理;
S6,冲洗,向炉管内通入清水,使清水在炉管内进行正反向往复运动,当冲出的水无污垢和结焦物时冲洗结束;
S7,吹扫干燥,向炉管内通入干燥的压缩空气,路管内无污垢和结焦物吹出时吹扫干燥结束;
S8,清焦结束,将炉管从清洗回路中拆下,将拆下的炉管重新安装到炉本体上。
(三)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蓝星清洗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蓝星清洗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5760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