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回转干馏炉给料装置及其给料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856920.8 | 申请日: | 2015-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0541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 发明(设计)人: | 段洋洲;刘光辉;陈松;单小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0B31/00 | 分类号: | C10B31/00;C10B53/04;C10B57/00;C10B57/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李敏 |
| 地址: | 100070 北京市丰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给料装置 壳体 螺旋叶片 密封腔 回转干馏炉 给料 过热水蒸气 方向一致 给料过程 进料过程 壳体内部 空隙形成 煤气外泄 密封结构 稳定进料 一端设置 运行过程 给料口 进料口 引入管 自密封 延伸 空腔 连通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回转干馏炉给料装置及其给料方法。所述给料装置,包括壳体,其一端设置有给料口,另一端与所述回转干馏炉的进料口相连接,还包括,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其延伸方向与所述壳体的延伸方向一致;密封腔,由进入给料装置内的物料、所述壳体和所述螺旋叶片间的空隙形成的空腔;气体引入管,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并与所述密封腔连通,用以向所述密封腔内通入气体。上述给料装置,在进料过程中形成物料自密封;在物料运行过程中,物料自身、螺旋叶片和壳体形成密封腔,并导入过热水蒸气作为上述给料装置的密封结构,既保证了稳定进料,又保证给料过程无空气漏进系统,也无煤气外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回转设备给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回转干馏炉给料装置及其给料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煤炭资源相对丰富,但利用价值较低的低阶煤却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目前,低阶煤开发成为高阶煤的技术有如下几种:循环流化床固体热载体快速煤提质技术、气体热载体快速煤提质技术、带式煤干馏提质技术、移动床煤提质技术、回转炉煤提质技术。通过多年的试验和验证,回转炉煤提质技术正以其突出的技术优势,逐渐成为技术主流。
回转干馏炉是回转炉煤提质技术中的重要设备,其主要作用为将粉煤或者碎煤作为原料进行煤炭干馏。在回转干馏炉正常运行过程中,炉内充满了高温的兰炭、易燃易爆的煤气和气态焦油等物料,为高温、微负压环境,上述环境对于回转炉要求较高:例如,内外漏风率要小于5%,内外温差达到600℃~700℃,煤粉不泄漏等。因此,需要在回转干馏炉给料的时候,确保无煤气泄漏,无大量的冷源流入,煤焦油无液化,杜绝因焦油凝结沾粘物料产生堵料现象。
目前,回转干馏炉的给料方式主要有螺旋弹簧给料、翻板阀垂直给料、螺旋输送机强制给料或密封刮板输送机强制给料等,然而在实际运行中,上述给料方式密封效果一般,漏风率较高,还会常常出现因给料间断导致炉内煤气外泄的现象。
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文献CN103115486A公开了一种回转窑喂料装置,所述喂料装置包括料仓和至少一个柔性卸料器,所述柔性卸料器包括倾斜设置的下料管、沿所述下料管的轴向设置在下料管内的螺旋弹簧,以及设置在所述下料管外的驱动装置,所述螺旋弹簧的上端靠近所述下料管的顶部,并通过转动轴与所述驱动装置的转动部固定连接,所述料仓通过设置在其下端的下料口与所述下料管的管壁连通;所述下料管上还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沿所述转动轴的轴向设置在转动轴内,即所述转动轴设为空心结构,同时用作进气口。所述进气口用于向下料管内引入压缩空气,防止窑内烟气上窜。上述喂料装置下料稳定,物料不易造成堵塞;柔性卸料器结构简单,维护方便,利用向下料管内引入压缩空气,防止窑内烟气上窜。但是上述给料装置采用柔性卸料器进行给料,但无法显示给料器中的物料状态;采用螺旋弹簧给料,无法阻止外界空气的进入,不能保证给料口的绝对密封,并且不能检测给料装置的气密性。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回转干馏炉给料装置不能保证稳定给料的同时保证密封效果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下料稳定且密封效果良好的回转干馏炉给料装置及其给料方法。
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现有技术中的回转干馏炉给料装置不能迅速检测发生漏风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可以实时监控、检测是否漏风的回转干馏炉给料装置及其给料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回转干馏炉给料装置,包括,
壳体,其一端设置有给料口,另一端与所述回转干馏炉的进料口相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其延伸方向与所述壳体的延伸方向一致;
密封腔,由进入给料装置内的物料、所述壳体和所述螺旋叶片间的空隙形成的空腔;
气体引入管,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并与所述密封腔连通,用以向所述密封腔内通入气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5692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行车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
- 下一篇:一种润滑油降凝型粘度指数改进剂的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