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恒张力萃取湿法油膜的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856723.6 | 申请日: | 2015-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4479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8 |
| 发明(设计)人: | 李旦;高东波;肖武华;王郗;陈秀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星源材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D21/00 | 分类号: | G01D21/00;B01D11/02 |
| 代理公司: | 广东卓建律师事务所 44305 | 代理人: | 王今刚 |
| 地址: | 518107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油膜 萃取湿法 微孔膜 大膜 湿法 检测装置 萃取过程 萃取 锂离子电池 测试数据 低温拉伸 热收缩 幅宽 倒卷 辊筒 跑偏 起皱 收缩 参考 | ||
对于湿法锂离子电池微孔膜,影响整个萃取过程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萃取张力,张力太大会使油膜在萃取过程中进行再一次纵向低温拉伸,会直接影响微孔膜的性能,如热收缩、孔径,而且张力过大还会使油膜在横向方面收缩变大,影响大膜的幅宽进而影响大膜的产量;张力太小,油膜容易起皱、跑偏,直接影响微孔膜的外观,张力再小甚至还会在辊筒上倒卷,最终影响大膜的产量。克服上述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恒张力萃取湿法油膜的检测装置及方法,可以提供不同张力下萃取湿法油膜的测试数据,对湿法生产线的湿法油膜萃取应该需要多大张力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所制造的聚烯烃微孔膜可用于电池、电容器、空气过滤及生物医用等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恒张力萃取湿法油膜的检测装置及方法。
技术背景
锂离子电池因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无记忆效应且对环境友好等优点,已经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作为锂离子电池关键组件之一的锂离子电池微孔膜对电池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循环寿命和安全性有着直接的影响。绝大部分微孔膜是采用聚烯烃材料为原料,使用干法工艺(单向拉伸和双向拉伸)和湿法工艺(热致相分离法)及静电纺丝工艺技术。其中,湿法工艺有一个重要的工序——萃取,即用低沸点、易挥发性的萃取剂将湿法油膜中的高沸点、低挥发性的稀释剂萃取出来,然后通过干燥将萃取剂蒸发后得到聚烯烃微孔膜。
然而影响整个萃取过程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萃取张力,张力太大会使油膜在萃取过程中进行再一次纵向低温拉伸,会直接影响微孔膜的性能,如热收缩、孔径,而且张力过大还会使油膜在横向方面收缩变大,影响大膜的幅宽进而影响大膜的产量;张力太小,油膜容易起皱、跑偏,直接影响微孔膜的外观,张力再小甚至还会在辊筒上倒卷,最终影响大膜的产量。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恒张力萃取湿法油膜的检测装置及方法,可以提供不同张力下萃取湿法油膜的测试数据,对湿法生产线的湿法油膜萃取应该需要多大张力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恒张力萃取湿法油膜的检测装置,包括两对的夹具,上夹具与拉力计连接,下夹具与砝码连接,以及超声波清洗机,前述部件均设置在超声波清洗机内。
优选地,所述夹具为两块不锈钢板,并且两块不锈钢板通过螺丝固定。
优选地,所述上下夹具用于固定的螺丝数量各为2~4个。其中,螺丝数量为1个时,达到相应的固定效果,螺丝数量超过4个装卸螺丝费时费力,最优选为3个。
优选地,所述上夹具与拉力计通过不锈钢棒的间接方式连接,上夹具通过细绳和不锈钢棒连接,拉力计通过细绳和不锈钢棒连接。优选地,所述下夹具与砝码通过不锈钢棒的间接方式连接,下夹具通过细绳和不锈钢棒连接,砝码通过细绳和不锈钢棒连接。上下夹具通过不锈钢棒间接方式连接,检测时更容易达到平衡状态。
优选的,所述的超声波清洗机为耐萃取剂且带有计时功能的超声波清洗机。
优选的,所述的湿法油膜是由聚烯烃熔融后经过模头、铸片冷却形成厚片,再经过双向拉伸得到的。
优选的,所述的不锈钢板和螺丝必须为耐萃取剂的,更优选为316材料的不锈钢板和螺丝。
优选的,所述的不锈钢板必须是平整的,否则无法很好的夹住湿法油膜。
优选的,所述的细绳必须为耐萃取剂的,更优选为PP材质的细绳。
一种恒张力萃取湿法油膜的检测装置使用方法:
1)沿着纵向方向裁取一个长方形的湿法油膜,再在油膜的两端各打至少2个适合螺丝直径的孔;
2)把油膜的两端固定在检测装置上,并连接好检测装置;
3)把安装好油膜的检测装置悬挂在超声波清洗机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星源材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星源材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5672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