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规则的APT攻击行为的检测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854610.2 | 申请日: | 2015-11-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7624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30 |
| 发明(设计)人: | 李凯;范渊;程华才;史光庭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安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 |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2 | 代理人: | 周世骏 |
| 地址: | 310051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规则 apt 攻击行为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APT检测领域,旨在提供一种基于规则的APT攻击行为的检测方法。该种基于规则的APT攻击行为的检测方法包括步骤:定义创建APT攻击场景规则使用的语法;创建APT攻击场景规则,构建APT攻击场景知识库;分析模块调用规则解析模块,解析、加载APT攻击场景规则;采集模块对应用层协议全流量采集,获得流量数据;进行数据筛选;分析重要告警;识别行为;构建APT攻击行为失败的处理。对于APT这样的攻击行为,在整个攻击过程中总会存在若干个攻击暴露点,本发明以此为基础对相关的流量进行回溯关联,改变传统基于单个时间点进行特征匹配的局面,对长时间窗的数据进行关联分析,实现对攻击者完整攻击意图的识别。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APT(Advanced Persistent Threat,高级持续性威胁)检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规则的APT攻击行为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APT攻击是一种有组织、有特定目标、隐蔽性强、破坏力大、持续时间长的新型攻击和威胁,它的主要特点是:
单个攻击源隐蔽能力强:为了躲避传统检测系统,APT更加注重动态行为和静态文件的隐蔽性。例如通过隐蔽通道、加密通道避免网络行为被检测,或者通过伪造合法签名的方式避免恶意代码文件本身被识别,这就给传统基于签名的检测带来很大困难。
攻击手段多,攻击持续时间长:APT攻击分为多个步骤,从最初的信息搜集,获取入口点,实施远程控制到重要数据发现、信息窃取并外传等等,往往要经历几个月、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而传统的检测方式是基于单个时间点的实时检测,难以对跨度如此长的攻击进行有效跟踪,无法识别攻击者的真实意图,之前已发生过、未能引起分析人员注意的告警,有可能隐藏着蓄意攻击意图。因此只有将长时间的可疑行为进行关联分析才能实现APT的有效检测。
基于APT攻击所体现出来的上述特点,使得传统以实时检测、实时阻断为主体的防御方式难以有效发挥作用。因此要有效识别、对抗APT,必须采取新的检测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规则的APT攻击行为的检测方法及其系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提供一种基于规则的APT攻击行为的检测方法,用于对APT行为进行分析与检测,所述基于规则的APT攻击行为的检测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一:定义创建APT攻击场景规则使用的语法:
(1)整理与攻击行为相关的属性,用于定义规则;常见的与攻击行为相关的属性包括基准告警类型(检测准确性高的告警或者非常重要的告警类型)、追溯时间范围、关联告警类型、告警相关的IP位置信息;
(2)整理规则自身使用的信息,包括规则ID、规则名称、规则描述、新规则开始标识;
(3)将(1)和(2)整理的信息作为可配置项,约定配置项名称,且规定每一个配置项的配置方法、可取值范围;
步骤二:创建APT攻击场景规则,构建APT攻击场景知识库:
(4)依据已经发生的(典型的)APT攻击事件以及攻击者常用的攻击手段,进行归纳与总结,定义APT攻击场景规则(APT攻击场景规则,就是根据以前发生过的典型APT攻击事情、案例以及发展趋势,总结提炼得到的APT攻击使用的方法和步骤),且定义的APT攻击场景规则包括基于WEB的APT攻击、基于邮件社工的APT攻击、文件传输与访问的APT攻击;
(5)将(4)中定义的APT攻击场景规则用步骤一约定的语法表示出来,保存到配置文件,用于后续规则解析模块读取、解析、加载;
步骤三:分析模块调用规则解析模块,解析、加载APT攻击场景规则;
步骤四:采集模块对(常见)应用层协议全流量采集,获得流量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安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安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546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