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云计算环境下虚拟资源弹性伸展的方法,系统和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510854608.5 | 申请日: | 2015-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174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发明(设计)人: | 叶筠;张念丽;习瑞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12 | 分类号: | H04L29/12;H04L29/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计算 环境 虚拟 资源 弹性 伸展 方法 系统 设备 | ||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云计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云计算环境下虚拟资源伸展方法和设备,用以简化快速实现弹性伸展。云管理设备在进行伸展新的执行设备时,在执行设备还没有伸展成功前,也就是说,各个执行设备的数据路由表还没有更新时,云管理设备就向负载均衡器发送该新的执行设备的IP地址,从而该新的执行设备就可以接收到负载均衡器分配的业务请求。该执行设备在处理该业务请求时,如果需要数据模块来处理某个过程时,该执行设备还是按照旧的数据路由表来分配数据模块。因此实现了执行设备的快速弹性伸展,能够使得执行设备快速地处理外部网络的业务请求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云计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云计算环境下虚拟资源弹性伸展技术。
背景技术
云计算领域中,资源可以按照业务的需求进行配置,比如在业务量激增的时候,可以增加资源(通常为虚拟机)服务业务,保证业务的正常处理,在业务量降低的时候,可以减少资源服务业务,这样可以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进一步,可以动态按业务量分系统容量,以降低维护业务运行所需要的硬件成本。该技术为弹性伸缩技术,弹性伸缩技术可以用于提高容错性和可用性,在服务状态不佳时通过弹性伸缩技术增加出新的实例代替状态不佳的节点。
目前,弹性伸展的基本流程包括如下:当系统实际负荷到达某个阈值(如:节点平均整机CPU60%),需要伸展节点以支撑接入的业务。则根据需要分配新节点系统容量资源,配置新节点上的软件,在新节点上启动服务,在部分业务数据复制到新节点,新节点接入业务,这样新节点就可以提供对外服务了。
然而上述流程中,根据需要分配系统容量资源时,伸展一般需要较长时间:需要搭建新的虚拟机环境和配置应用。由于搭建虚拟机环境和应用配置都需要消耗较多时间,伸展的新增节点不能及时快速提供对外服务。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弹性伸展的方法,系统和设备,用以快速伸展新增节点,使得新增节点及时对外提供服务。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弹性伸展方法,方法包括:管理设备启动第一执行设备,为所述第一执行设备分配互联网协议IP地址;云管理设备将所述第一执行设备的IP地址发送给负载均衡器,以及向所述第一执行设备发送伸展通知;第一执行设备接收负载均衡器根据所述第一执行设备的IP地址发送的业务请求,解析所述业务请求,并执行所述业务请求对应的业务流程,也就是说,在虚拟资源伸展过程中,执行设备已经开始处理负载均衡器发送的业务请求;第一执行设备接收所述伸展通知,获得伸展后的数据路由表;第一执行设备向所述云管理设备发送携带所述伸展后的数据路由表的记录搬迁请求;云管理设备接收了所述记录搬迁请求,将所述记录搬迁请求发送给其它执行设备;接着云管理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执行设备和所述其它执行设备的记录搬迁成功响应,向所述第一执行设备和和所述其它执行设备发送路由表更新通知;第一执行设备和所述其它执行设备分别接收所述云管理设备发送的路由表更新通知,并分别将激活的数据路由表由伸展前的数据路由表变更为所述伸展后的数据路由表。由于云管理设备在为第一执行设备分配IP地址后,在各个执行设备将激活的数据路由表更新为最新的数据路由表之前,云管理设备已经通知负载均衡器该新增的执行设备的IP地址,负载均衡器就可以分配业务请求给该新增的执行设备,这样该新增的执行设备在没有完全伸展成功前,就可以处理业务请求了,可以实现秒级伸缩。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还包括:当所述业务流程需要调用某一类型数据模块处理所述业务流程中的部分逻辑时,根据所述伸展前的数据路由表,分配所述某一类型的数据模块处理所述业务流程中的部分逻辑。因此在数据路由表没有更新前,执行设备接收到业务请求时需要调用数据模块处理业务流程中的部分逻辑,可以按照伸展前的数据路由表分配数据模块处理所述业务流程中的部分逻辑,实现了在伸展过程中仍然可以处理业务请求,因此实现了快速弹性伸展,并进一步节约了执行设备的弹性伸展时间。能够使得执行设备快速地处理外部网络的业务请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5460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