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耐腐蚀电梯彩涂板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852349.2 | 申请日: | 2015-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537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 发明(设计)人: | 杨建仁;许曲锋;周丹;张林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扬子江新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6B11/02 | 分类号: | B66B11/02;C09D163/00;C09D149/00;C09D175/04;C09D123/14;C09D7/12;C09D5/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史霞 |
| 地址: | 215143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腐蚀 电梯 彩涂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彩涂板,具体涉及一种耐腐蚀电梯彩涂板。
背景技术
目前,电梯的数量越来越多,但电梯所隐藏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抛开电梯的后台设备,就以人们日常乘用的电梯轿厢为例,轿厢所用电梯板的表面强度较低,在运送一些装修建材时,往往容易发生剐蹭,造成电梯板的表面破损;而在日常保养中,电梯板也显得十分的娇贵,为了保证其表面的光亮度,保养人员要经常刷涂保养蜡,但保养蜡的味道比较刺鼻,不环保。电梯轿厢长期处于电梯井道中,井道中的环境较差,湿度高,风量大,经常有腐蚀性粒子会吸附在电梯板的表面,尤其是在电梯板拼接处位置,造成腐蚀后会对电梯板的连接稳定性带来一定的影响。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腐蚀电梯彩涂板,其具有优异而稳定的涂层结合强度、耐腐蚀性和耐磨损性,可在多种恶劣环境下保持良好的板材结构稳定性,从而能够在性能上满足耐腐性、耐久性和抗刮性的要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概述如下:
一种耐腐蚀电梯彩涂板,其从上至下依次设有面涂层、底涂层、钝化层和基板层;
所述面涂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材料:
所述底涂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材料:
优选的是,所述的耐腐蚀电梯彩涂板,其中,所述乙炔-丙烯酸丁酯共聚物中,乙炔含量为30~32wt%。
优选的是,所述的耐腐蚀电梯彩涂板,其中,所述乙炔-丙烯酸丁酯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为4000~4200g/mol。
优选的是,所述的耐腐蚀电梯彩涂板,其中,所述环氧树脂的数均分子量为7000~7500g/mol。
优选的是,所述的耐腐蚀电梯彩涂板,其中,所述聚氨酯树脂的数均分子量为6000~6500g/mol。
优选的是,所述的耐腐蚀电梯彩涂板,其中,所述丙烯-苯乙烯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为3000~3200g/mol。
优选的是,所述的耐腐蚀电梯彩涂板,其中,所述丙烯-苯乙烯共聚物中,丙烯含量为66~68wt%。
优选的是,所述的耐腐蚀电梯彩涂板,其中,所述底涂层还包括4~5重量份的氧化锌共混改性的聚酰胺树脂。
优选的是,所述的耐腐蚀电梯彩涂板,其中,所述氧化锌共混改性的聚酰胺树脂中,氧化锌的含量为5~6wt%。
优选的是,所述的耐腐蚀电梯彩涂板,其中,所述面涂层还包括2~3重量份的对三氟甲基苯磺酸庚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案通过对传统的电梯彩涂板进行改性,引入多种改性物质来提高涂层的结构韧性、表面强度、耐腐性能和抗刮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本案提出一实施例的耐腐蚀电梯彩涂板,其从上至下依次设有面涂层、底涂层、钝化层和基板层;
基板层的具体材质可以不受限定,一般是镀锌板。钝化层的具体成分也可以不受限定,钝化液及其钝化工艺也属于现有技术,钝化层一般是三价铬皮盐膜。
面涂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材料:
乙炔-丙烯酸丁酯共聚物可以提高环氧树脂与聚氨酯树脂的结合强度,而共聚物中的乙炔分子用于提高其韧性和抗刮性能。苯甲酸正辛酯用于协同乙炔-丙烯酸丁酯共聚物增加面涂层的韧性,使其具有较高的表面强度。N-甲基乙酰胺用于协同乙炔-丙烯酸丁酯共聚物改善面涂层的耐腐蚀性能。面涂层中的各组分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其各自的用量应受到严格限制,超出限定的范围区间,将使面涂层的性能受到影响。
底涂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材料:
丙烯-苯乙烯共聚物可以协助提高聚氨酯树脂的粘结强度,其中,丙烯的引入可以协调提高体系的韧性,使得涂层兼具抗冲击性能和抗弯折性能,硼砂和硅酸钠用于协同丙烯-苯乙烯共聚物提高底涂层的韧性,使得底涂层具有更高的抗弯折能力;γ-内酰胺和六甲基二硅氮烷用于协同提高丙烯-苯乙烯共聚物对聚氨酯体系进行耐腐蚀性能方面的改进。底涂层中的各组分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其各自的用量应受到严格限制,超出限定的范围区间,将使底涂层的性能受到影响。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面涂层和底涂层两者的结合也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
在上述实施例中,乙炔-丙烯酸丁酯共聚物中,乙炔的含量优选限定为30~32wt%。在此区间内,可使得乙炔-丙烯酸丁酯共聚物获得最佳的改性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扬子江新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扬子江新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5234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