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3D显示手表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51146.1 | 申请日: | 2015-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017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陈奕翀;王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27/22 | 分类号: | G02B27/22;G04G9/00;G04G9/1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68 | 代理人: | 王永文;刘文求 |
地址: | 516006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显示 手表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3D显示手表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穿戴式设备在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如手表、眼镜等,这些设备。而在穿戴式产品中,手表是被使用最多的一种,手表的类型也多种多样,如电子表、石英表、机械表等。如今,随着数码显示设备的广泛应用,手表又被赋予了新的功能,如目前流行的3D(3维显示)手表。
简单而言,3D手表是在手表的显示部分采用可以裸眼观看的3D的显示屏。以往的手表,如石英表和机械表,一般都是带有时针、分针、秒针,通过指针的指向实现时间的读取。而现在流行的智能手表,很多是以数字的形式来表示时间的,也有一部分是在采用指针的形式,但是相对于实体的指针,智能手表的指针一般显示效果比较差,因为是在平面上显示指针,没有立体感,无法真正实现3D效果。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3D显示手表及其控制方法,旨在解决现有的智能手表无法实现真正的3D效果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3D显示手表,其中,包括一表壳以及在所述表壳内从下到上依次堆叠的背光源、液晶光栅、显示屏和触摸屏。
所述的3D显示手表,其中,所述显示屏为液晶显示屏。
所述的3D显示手表,其中,还包括一用于测量环境光光照强度的环境光传感器。
所述的3D显示手表,其中,所述液晶光栅包括由多个方块像素点构成的阵列。
所述的3D显示手表,其中,所述触摸屏沿所述表壳外围设置,形成一显示区域。
所述的3D显示手表,其中,所述环境光传感器设置在表壳以及显示区域之间的空间内。
所述的3D显示手表,其中,所述环境光传感器设置有多个。
一种如上所述的3D显示手表的控制方法,其中,包括步骤:
A、测量环境光光照强度,将测量得到的环境光光照强度与光照强度阈值进行比较;
B、当环境光光照强度大于光照强度阈值时,则关闭液晶光栅,使3D显示手表切换到2D显示状态;
C、当环境光光照强度大于光照强度阈值时,则开启液晶光栅,使3D显示手表切换到3D显示状态。
一种如上所述的3D显示手表的控制方法,其中,包括步骤:
A、测量环境光光照强度,将测量得到的环境光光照强度与光照强度阈值进行比较;
B、当环境光光照强度大于光照强度阈值时,则提升现有背光亮度;
C、当环境光光照强度大于光照强度阈值时,则维持或降低现有背光亮度。
所述的3D显示手表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光照强度阈值为500勒克斯。
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增加一层液晶光栅,通过液晶光栅的控制,可以形成左右眼的视差,从而使得观察者看到一个类似于3D的影像。本发明通过巧妙的结构改进,实现了3D显示效果,并且通过后续的控制方法实现了在2D和3D之间的切换,从而使3D显示手表适合于多种场景下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3D显示手表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液晶光栅的阵列示意图。
图3a和图3b为本发明中液晶光栅所形成的不同光栅条纹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3D显示手表的一个控制原理图。
图5为本发明3D显示手表的另一个控制原理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3D显示手表较佳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3D显示手表及其控制方法,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发明一种3D显示手表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其包括一表壳50(结合图6所示)以及在所述表壳50内从下到上依次堆叠的背光源10、液晶光栅20、显示屏30和触摸屏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未经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5114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