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以磷石膏为原料生产导电性填料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846831.5 | 申请日: | 2015-11-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825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13 |
| 发明(设计)人: | 杨永彬;杨步雷;向前勇;王伟;李泽钢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开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9C1/46 | 分类号: | C09C1/46;C09C3/06;C09C1/02;C08K9/10;C08K3/04;C08K3/30;C08L27/06 |
| 代理公司: | 贵阳派腾阳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2110 | 代理人: | 管宝伟 |
| 地址: | 550002 贵州省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膏 原料 生产 导电性 填料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氯乙烯材料的生产填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磷石膏为原料生 产导电性填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全球每年排放1.5亿吨以上的磷石膏,国内磷石膏每年排放量高达4千 万吨以上,尽管磷石膏处理和利用的方法很多,却因含有各种有害杂质而那一找 到一种技术和经济上都合适的方法,因此导致磷石膏的资源化利用率较低,大量 的磷石膏被直接堆放,而长时间的风吹日晒,磷石膏中的大部分有害物质如可溶 性磷、可溶性氟及部分重金属等将会慢慢渗透入地下造成水和土地污染,而磷石 膏粉尘则会对地上植被和空气造成危害。
目前,磷石膏在建筑材料等领域应用,主要表现为磷石膏制石膏板、石膏砌 块、建筑用石膏粉、水泥缓凝剂等,但基于目前的技术情况,一般是将磷石膏生 产出优质的建筑石膏制品,而采用的煅烧技术,基于国内外目前的煅烧技术的成 本过高,制约了其推广应用。
将磷石膏用于塑料制品中,除了具有降低塑料生产成本的作用外,还具有改 变塑料化学性能的特点,比如改变界面反应性、化学活性、耐水性、耐候性、防 火阻燃性、耐油性、渗透性等,但塑料制品的特殊性能不佳,如导电性、导热性、 压电性、制振性、隔声性;尤其是导电性填料尽管使得塑料制品具有导电功能, 但其性能不佳,并且易产生静电现象,使得导电功能性的塑料制品难以推广和应 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低成本、易操作的以磷石膏为原料生产导 电性填料的方法。
具体通过一下方案得以实现:
一种以磷石膏为原料生产导电性填料的方法:将酸解的磷石膏与碳化木粉、 石墨按20-25:1:1的质量比混合搅拌10-15min,进行高温炒制1-2h后,经加压脱 水,研磨至粒径为100-120目,干燥,获得导电性填料。
所述酸解的磷石膏是将磷石膏用浓硫酸浸泡5-8min。
所述碳化木粉,其粒径为50-60目。
所述碳化木粉,其原料为针叶木粉。
所述碳化木粉是将木粉置于高压饱和蒸汽环境中,在压力为0.18-0.22MPa下 保温保压2-3h。
所述混合搅拌,其速率为30-40r/min。
所述高温炒制,其温度为160-175℃。
所述加压脱水,其加压压力为5-7MPa,加压时间为5-13min。
所述干燥是将物料含水率缩小至低于8%。
上述导电性填料用于PVC导电材料的生产过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将碳化木粉、石墨、磷石膏进行混合后,使得颗粒间接触面积变 大,再经高温炒制、加压脱水等工艺步骤,进一步降低物料间结晶水的存在,通 过严格的参数控制,使得石墨离子的长径比以及在基体中的分散度改善,进而使 得本发明的填料的导电能力强,再配合通过碳化木粉的处理,使得磷石膏的包覆 改性效果佳,并且在与PVC、粘结剂、稳定剂按传统方法进行交联时,降低了塑 化的膨胀系数,加速了塑化过程,又使得PVC材料的机械性能良好,化学性能稳 定,本发明原料的物料配比,降低了产品表面的电阻率,进而增强了填料的导电 效率。
本发明方法简单,可行性强,无大型设备,进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限定,但要求保 护的范围不仅局限于所作的描述。
实施例1
步骤1:
将磷石膏用分析纯浓硫酸浸泡5min,获得酸解磷石膏;
步骤2:
将针叶木粉经研磨、筛分后,得60目木粉,将其置于高压饱和蒸汽环境中, 在压力为0.18MPa下保温保压2.5h,得碳化木粉。
步骤3:
取2.5kg酸解磷石膏与120g碳化木粉、120g石墨混合搅拌10min,其搅拌速率 为35r/min,然后在温度为160℃下炒制2h后,施加压力6MPa进行脱水处理9min, 再经研磨至粒径为110目,置于70℃的烘箱中干燥至含水率为5%,获得导电性填 料。
实施例2
步骤1:
将磷石膏用工业级浓硫酸浸泡7min,获得酸解磷石膏;
步骤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开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贵州开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4683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