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PVC材料生产用磷石膏改性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846035.1 | 申请日: | 2015-11-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825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13 | 
| 发明(设计)人: | 杨步雷;杨永彬;向前勇;王伟;李泽钢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开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9C1/02 | 分类号: | C09C1/02;C09C3/06;C09C3/08;C08K9/04;C08K3/30;C08K3/22;C08K3/36;C08L27/06 | 
| 代理公司: | 贵阳派腾阳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2110 | 代理人: | 管宝伟 | 
| 地址: | 550002 贵州省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pvc 材料 生产 石膏 改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PVC生产用填料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PVC材料 生产用磷石膏改性方法。
背景技术
在塑料加工中,加入粉体填料,可达到增量及降低成本的作用, 能改善或提高塑料制品的物理力学性能、耐磨性能、热学性能、耐老 化性能,并且克服塑料不耐低温、低刚性、易膨胀性、易蠕变性等缺 点。所以,填料既有增量作用,又有改性效果;有些填料具有活性, 还能起到补强作用。磷石膏是磷肥工业的固体废渣,每生产1t磷酸 约产生4.5~5.0t磷石膏。我国每年磷石膏废渣产量达25~30Mt。 磷石膏中的磷、氟、有机物等诸多有害杂质,致使再生利用的成本较 高。据相关统计数据的显示,在国内对于磷石膏的综合利用率仅仅在 10%左右,在全球对于磷石膏的综合利用率仅仅在4%左右。可见,无 论是在国际还是在国内,对于磷石膏的综合利用率均较低,使得大量 的磷石膏采用堆存的方式,导致了环境的污染,也使得资源遭受浪费。
为此,相关研究者将磷石膏作为PVC材料的填料进行生产和应 用,如专利号为201310380778.5的《将磷石膏用作聚氯乙烯树脂填料 的方法》该方法先对磷石膏进行改性处理,磨细时加入偶联剂,即得 到可用于作聚氯乙烯树脂填料的产品,具体做法:(1)筛分,(2)煅烧, (3)磨细并加入偶联剂,(4)混合,得到铝酸酯改性磷石膏填料。可见, 现有技术中对于磷石膏应用于PVC材料生产过程中作为填料的处理 目的,均是使得磷石膏中的杂质成分大幅度的降低,降低结晶水,提 高磷石膏的白度,防止加入后高温挤塑成型过程中起泡的缺陷。
但是,对于物质成分比较复杂的磷石膏来说,其在进行改性处理 时,其将会随着温度的不同,使得其中的结晶水含量不相同,并且随 着研磨细度、研磨处理次数的不同,其中的结晶水倍排除的量的多少 以及形成的磷石膏的种类是完全不相同的;也正是基于此,使得磷石 膏在不同的条件下,其流变性和可塑性均是不相同的,甚至对加入到 塑料加工中作为填料后,对塑料的塑化、流变性能的改善也是有所差 别的。
基于此,本研究者经过对现有技术中的磷石膏改性处理后应用于 塑料加工领域的技术方案进行分析和理解,并将磷石膏进行改性处理 过程中的性能变化进行统计和分析,结合塑料产品的可塑化性、流变 性以及韧性和强度的要求,将磷石膏改性工艺作出探索,提供了一种 新思路。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 PVC材料生产用磷石膏改性方法。
具体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用于PVC材料生产用磷石膏改性方法,将新鲜磷石膏与生石 灰进行混合,调整新鲜磷石膏的pH值为6-8,并将其搅拌加热器中, 边加热边搅拌,并用温度计控制温度为150-180℃,加热处理60-80min 后,得混合物料;向其中加入占混合物料质量的1-3%的石蜡,搅拌均 匀后,将其置于研磨机中一次研磨,并过100-200目的振动筛,再将 筛底料置于温度为180-200℃的炒锅中炒制20-30min,再将其置于研 磨机中二次研磨成粉末,过290-310目的振动筛,并采用325目的筛进 行过筛处理,其筛余量≤5%。
所述的石蜡为液态石蜡。
所述的方法,其在一次研磨过振动筛后,还包括加入纳米二氧化 硅的步骤。
所述的纳米二氧化硅,其加入量为占混合物料质量的11-17%。
所述的纳米二氧化硅,其颗粒度为100-900nm。
所述的纳米二氧化硅,其颗粒度为450n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效果体现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开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贵州开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460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