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提花防钻绒面料及其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45685.4 | 申请日: | 2015-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421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30 |
发明(设计)人: | 仝晓婷;陈红霞;陆鹏;丁可敬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金太阳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21/00 | 分类号: | D03D21/00;D03D15/00;D03D13/00;D06C15/00;D06C21/00;D06M15/564;D06L3/02;D06M101/32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黄欣 |
地址: | 226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花 防钻绒 面料 及其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家用纺织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提花防钻绒面料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羽绒被面料是一种具有防止填充物钻出的功能性面料,目前国内的羽绒被面料较多的为全棉面料、涤棉面料、涤纶长丝交织面料,为了达到较好的防钻绒效果该类面料均选用组织紧密的平纹、斜纹、缎纹三原组织,形成的布面风格较为简单、朴实。大提花组织是一种在同一块织物上同时存在地组织和起花组织,地组织多为一种组织,起花组织为多种不同组织,用大提花组织能够很好的表现织物的花型,形成的面料装饰感强、外观华丽、层次丰富。但提花面料为了达到层次丰富,往往组织交织点相对于三原组织松散,且不同组织的交界处,很容易出现滑移,这些都成为羽绒钻出面料的薄弱部位。因此,目前国内很少有防钻绒提花面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大提花防钻绒面料及其生产方法,该面料不仅具有良好的防钻绒效果,而且面料手感柔软,提花层次感丰富,光泽感、立体感强。
一种大提花防钻绒面料,由经纱和纬纱按照大提花组织交织而成,其中,所述经纱采用涤纶复合丝,纬纱为两根100%长绒棉纱线形成的股线。
进一步地,所述涤纶复合长丝纱支为40D~50D,单纤维细度为0.33dtex~1.38dtex,两根100%长绒棉纱线形成的股线纱支为80S/2~140S/2。
进一步地,所述面料经向密度为260根/英寸~320根/英寸,纬向密度为130根/英寸~180根/英寸。
进一步地,所述大提花组织的地组织结构采用平纹组织、五枚三飞经面缎纹、五枚二飞经面缎纹组织、八枚三飞经面缎纹组织、八枚五飞经面缎纹组织,花型组织结构可以为三上一下斜纹组织、两上两下斜纹组织、五枚三飞纬面缎纹组织、五枚二飞纬面缎纹组织、八枚三飞纬面缎纹组织或八枚五飞纬面缎纹组织中的一种。
上述大提花防钻绒面料的生产方法,是将经纱和纬纱依次经过倍捻→整经→浆纱→穿综穿筘→织造→前处理→拉幅增白→柔软→防钻绒整理→压光→预缩的工序。
进一步地,所述前处理工艺在溢流机中进行松式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前处理工艺所用的烧碱为5~8g/L、纯碱为10~15g/L,精炼剂为2~4g/L,去油灵为10~15g/L,漂白双氧水为3~5g/L,处理时间为60~90min,温度为110~130℃。
进一步地,所述防钻绒整理工艺所用整理液中聚氨酯防钻绒整理剂为35~45g/L,柔软剂TS-03为15~18g/L,定型温度为160-165℃,车速为30~35m/min。
进一步地,所述压光工艺的压力为10~15Kg,温度为90~105℃,车速为10~15m/min。
进一步地,所述预缩工艺的车速35~40m/min,橡胶毯温度120℃,毛毯温度130℃。
本发明的防钻绒面料经向采用复合涤纶长丝,复合丝由很多单纤维组成,能够很好地阻挡羽绒羽毛的钻出;纬纱采用两根100%长绒棉纺成的纱线形成的股线,长绒棉纤维手感柔软、光泽柔雅,成纱强力高、纱线条干均匀。纬纱所用的股线是将两根单纱合并加捻而成,股线能够进一步提升纱线的条干均匀度和强力,纱线与纱线间的排列也更为紧密,减少空隙,提升防钻绒性能。面料经过溢流前处理整理、防钻绒整理和压光整理后最终形成的大提花防钻绒面料具有手感柔软,丝绸般光泽,提花层次感丰富,立体感强的特征。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所述的大提花防钻绒织物组织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所述的大提花防钻绒织物组织结构示意图;
其中,横向的纱线表示纬纱,纵向的纱线表示经纱,■为经组织点,□为纬组织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技术或条件者,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技术或条件(例如参考赵涛编著的《染整工艺与原理》,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沈兰萍著的《织物结构与设计》,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购获得的常规产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金太阳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金太阳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4568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透明编织袋四梭圆织机的梭子及轨道结构
- 下一篇:一种镍氮配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