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废纸脱墨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845369.7 | 申请日: | 2015-11-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669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 发明(设计)人: | 梁峙;梁骁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工程学院 |
| 主分类号: | C09D9/04 | 分类号: | C09D9/04 |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李纪昌 |
| 地址: | 221018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纸 脱墨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废纸脱墨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组分按重量份数配比组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 酯20~35份,十二烯丁二酸酐12~34份,N,N-二氯对甲苯磺酰胺2~5份,二硝基替 苯胺2~9份,4,5,7-三羟基-2-甲基蒽醌2~7份,2-甲基-4-丙硫醇2~9份,对硝基苯 甲醇4~21份,4,4'-二氨基二苯基醚2~6份,纳米级硼酸锆微粒2~7份,吐温助剂2~ 12份,3,4-亚基二氧基苯甲醛4~11份,3,4,5-三氨基苯甲酸2~9份,磷酸三对甲苯 酯3~6份,质量浓度为10ppm~250ppm的异α-氨基正己酸400~600份,去离子水200~ 40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纸脱墨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组分按重量份数配比组成: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25~33份,十二烯丁二酸酐15~30份,N,N-二氯对甲苯磺酰 胺3~4份,二硝基替苯胺3~7份,4,5,7-三羟基-2-甲基蒽醌4~5份,2-甲基-4-丙硫 醇3~6份,对硝基苯甲醇5~19份,4,4'-二氨基二苯基醚3~5份,纳米级硼酸锆微 粒3~6份,吐温助剂4~9份,3,4-亚基二氧基苯甲醛5~9份,3,4,5-三氨基苯甲酸 3~7份,磷酸三对甲苯酯4~6份,质量浓度为15ppm~200ppm的异α-氨基正己酸450~ 550份,去离子水230~350份。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废纸脱墨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第1步:在反应釜中,按重量份计,加入去离子水200~400份和N,N-二氯对甲苯 磺酰胺2~5份,启动反应釜中的搅拌机,转速为10rpm~50rpm,启动反应釜中的加热 器,温度升至20℃~30℃,加入2~9份二硝基替苯胺,2~7份4,5,7-三羟基-2-甲基 蒽醌,搅拌均匀,反应釜中二硝基替苯胺和4,5,7-三羟基-2-甲基蒽醌总质量浓度为10%~ 50%,调整反应釜中溶液的pH值范围至4.0~8.5之间;
第2步:按重量份计,将2-甲基-4-丙硫醇2~9份,对硝基苯甲醇4~21份,纳米级 硼酸锆微粒2~7份,通过400目筛网,采用能量为5MeV~10MeV、剂量为10kGy~40kGy 的伽马射线辐照10~30分钟,得到改性的三者混合物;
第3步:将第2步得到的混合物加至质量浓度为10ppm~250ppm的异α-氨基正己酸 中,并流加至反应釜中,流加速度为100~800毫升/分钟;启动反应釜搅拌机,转速为 10rpm~50rpm;搅拌均匀后再加入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20~35份,升温至30℃~ 60℃,通入氮气5~20分钟,保温静置30~60分钟;再次启动反应釜搅拌机,转速为10 rpm~50rpm,再加入十二烯丁二酸酐12~34份,使其反应液的亲水亲油平衡值为5.5~ 10.5,保温静置30~50分钟;
第4步:启动反应釜中的搅拌机,转速为10rpm~50rpm,边搅拌边向反应釜中加入 4,4'-二氨基二苯基醚2~6份,吐温助剂2~12份,磷酸三对甲苯酯3~6份,3,4- 亚基二氧基苯甲醛4~11份,3,4,5-三氨基苯甲酸2~9份,温度为80℃~110℃,压 力为0.01MPa~0.05MPa,反应2~20小时,降压至0MPa,降温至50℃出料,胶体溶液 经造粒、干燥、粉碎后即得到一种废纸脱墨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废纸脱墨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级硼酸锆微粒 的粒径小于20n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纸脱墨剂在处理高浓度苯系物废纸浆过程中的应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苯系物为1,2,4-三氯苯、对二氯甲苯、对 氯二苯酚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废纸脱墨剂与高浓度苯系物废纸浆的质量比为 1:400~8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工程学院,未经徐州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4536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