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创腰骶椎单向带刺轴向融合内固定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844256.5 | 申请日: | 2015-1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5005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9 | 
| 发明(设计)人: | 宋西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F2/44 | 分类号: | A61F2/4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2100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创腰 骶椎 单向 轴向 融合 固定 系统 | ||
一种微创腰骶椎单向带刺轴向融合内固定系统,包括植入杆、内固定器、刺片推送机构、前刺片机构、后刺片机构、堵头推送杆、前堵头及后堵头。内固定器装入病患的腰5椎体与骶1之间后,再依次装入前堵头、前刺片、后刺片和后堵头。前、后刺片的刀片分别从内固定器上的轴向腰孔A、B中钻出,分别插入病患的两块椎骨中。即可有效防止两块骨头之间相对旋转,又减少了手术中需要在病患体表开的创口数量,减少了术中出血量,相比于现有的腰骶椎带锁轴向融合内固定手术难度操作难度得到降低,手术时间得以缩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骨科手术器械,特别是一种微创腰骶椎单向带刺轴向融合内固定系统。
背景技术
腰骶椎融合是临床上治疗腰骶椎退变性、不稳等疾病的一种常见手术方式。目前临床常规前路手术易损伤内脏、血管和神经,后路手术对脊柱生理功能干扰大,不符合脊柱的生物力学结构。近十余年来,随着微创理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腹腔镜前路刺孔、微创小切口、经皮内固定融合等为代表的新型腰椎前路微创手术取得了长足进步。
公告号为CN104146756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微创腰骶椎带锁轴向融合内固定系统。包括多孔连接块和安装在其上的定位瞄准装置和螺钉植入装置,定位瞄准装置上设有定位瞄准机构,多孔连接块与螺钉植入装置之间设有固定装置。
该融合内固定系统虽然植入精度较高、固定效果好,但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手术过程中,腰骶椎带锁轴向融合内固定器及两根单向锁定螺钉都是从体外不同位置进入人体的腰骶椎,会在体表留下至少三个创口,出血量较多,病患恢复时间长。2、操作步骤繁琐,手术时间较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微创腰骶椎单向带刺轴向融合内固定系统。它解决了现有的腰骶椎带锁轴向融合内固定系统应用于手术时体表创口较多,操作步骤繁琐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微创腰骶椎单向带刺轴向融合内固定系统,包括植入杆、内固定器、刺片推送机构、前刺片机构、后刺片机构、堵头推送杆、前堵头及后堵头;
植入杆呈管状,其上设有贯通的内孔,内孔的前端为螺孔段C;
内固定器呈阶梯状的圆柱形体,其一端设有与植入杆内孔中的螺孔段C相配合的螺杆段C,其内设有贯通的轴向通孔,轴向通孔的两端分别设有螺孔段A和螺孔段B;其外圆面上设有供前刺片的刀片伸出的轴向腰孔A和供后刺片的刀片伸出的轴向腰孔B,轴向腰孔A和轴向腰孔B分别与轴向通孔连通;
前堵头和后堵头可分别通过其上的外螺纹安装在内固定器的螺孔段A和内固定器的螺孔段B中;
堵头推送杆可分别与前堵头和后堵头活动连接;
刺片推送机构包括推送杆,推送杆末端设有螺纹孔;
前刺片机构包括刺片、刺片座和转轴,刺片通过转轴可转动的连接在刺片座的一端,刺片座的另一端设有可与推送杆上的螺纹孔配合的螺杆段D;
后刺片机构包括刺片、刺片座和转轴,刺片通过转轴可转动的连接在刺片座的一端,刺片座的另一端设有可与推送杆上的螺纹孔配合的螺杆段E;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未经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4425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复合芯体
- 下一篇:缓冲型生物活性玻璃陶瓷种植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