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焦亚硫酸钠细菌内毒素的检测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839837.X | 申请日: | 2015-11-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4546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8 |
| 发明(设计)人: | 于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大冢制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33/579 | 分类号: | G01N33/579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宗欣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12103 | 代理人: | 王宁宁 |
| 地址: | 300382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亚硫酸钠 细菌 内毒素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鲎属溶成剂的生物物质,具体是一种焦亚硫酸钠细菌内毒素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焦亚硫酸钠是一种常用的抗氧剂,广泛用于药品、食品等行业的生产中。焦亚硫酸钠极易被氧化,具有强还原性的物质,其氧化电势比药物低,当其与易氧化的药物(如含酚性成分、萜烯、蒎烯、芳香胺、吡唑酮等的物质)同时存在时,可首先与其作用而使主药保持稳定状态。
输液产品是医院日常的必备基础药品。目前国内输液市场正处于价格战,产品的升级换代是关键,产品升级换代必然要对其使用的原料进行严格的控制,以保证产品质量。而热原或细菌内毒素是注射剂质量关键控制项目之一。
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的规定,热原检查可采用家兔升温法。该方法系将一定剂量的供试品,静脉注入家兔体内,在规定时间内,按时观察记录家兔体温升高的情况,以判定供试品中所含热原的限度是否符合规定。家兔法检测内毒素的灵敏度为 0.001pg/ml,试验结果接近人体真实情况,是公认的比较可靠的热原检查方法。但其操作繁琐费,影响因素众多,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取决于试验动物的状况、试验室条件和操作的规范性。
随着制药工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发现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上的一种脂多糖 (Lipoplysaccharide)和微量蛋白(Protein)的复合物——细菌内毒素,它的特殊性不是细菌或细菌的代谢产物,而是细菌死亡或解体后才释放出来的一种具有内毒素生物活性的物质,当机体内毒素浓度阈值>0.005ng/ml时,即可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导致机体发热。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系利用鲎试剂来检测或量化由革兰阴性菌产生的细菌内毒素,以判断供试品中细菌内毒素的限量是否符合规定的一种方法。鲎试剂是从栖生于海洋的节肢动物“鲎”的兰色血液中提取变形细胞溶解物,经低温冷冻干燥而成的生物试剂,专用于细菌内毒素检测。目前国际上销售的鲎试剂有两种,一种称美洲鲎试剂(LAL),由美国生产;另一种称东方鲎试剂(TAL)。TAL与LAL有相同的功效。细菌内毒素的量用内毒素单位(EU)表示。鲎试剂法检查内毒素的灵敏度为 0.0001pg/ml,比家兔法灵敏10倍,操作简单易行,试验费用低,结果迅速可靠,特别适用于注射用原辅料、注射剂生产过程中的热原控制和家兔法不能检测的某些细胞毒性药物制剂,也是受到各国药典承认的一种通用方法。
目前已经有学者用鲎试剂法检测焦亚硫酸钠原料的细菌内毒素,其结果是验证了鲎试剂法的可行性,但他们采用的是最常见的凝胶法来检测的。凝胶法也是药典规定的方法,实验设备要求低,但是该方法是一个限度测定法,这种方法只能分析产品中内毒素的含量有没有超过标准, 而不能够得出确切的定量结果。
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检测焦亚硫酸钠细菌内毒素的方法,可避免以上动物热原检查法、凝胶法的不足,检测细菌内毒素既省时又省经济,能够满足注射剂及其原辅料检测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传统的凝胶法只能分析产品中内毒素的含量是否超标, 而不能够得出确切的定量结果的问题,所提出的一种焦亚硫酸钠细菌内毒素的检测方法。
本发明是按照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焦亚硫酸钠细菌内毒素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反应溶液制备
(Ⅰ)称取焦亚硫酸钠,加入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得供试品焦亚硫酸钠浓度为100mg/ml;
(Ⅱ)用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将供试品焦亚硫酸钠稀释到0.1mg/ml-0.6mg/ml;
b.试剂复溶
取动态显色法鲎试剂,开启后依动态显色法鲎试剂使用说明加入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复溶;
c.加样及反应
将0.1mg/ml-0.6mg/ml的供试品焦亚硫酸钠与步骤b中复溶的鲎试剂等体积混合,放入反应试管中并插到动态试管检测仪中,计算内毒素的含量。
步骤a(Ⅱ)中供试品焦亚硫酸钠的稀释浓度为0.4mg/ml。
步骤c中内毒素的检测温度为37.0±0.5℃,最长检测时间为60±2min,检测波长为340nm-660nm。
所述检测波长为405nm。
本发明获得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大冢制药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大冢制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3983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