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油皮自动起皮的装置和使用该装置的全自动油皮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839695.7 | 申请日: | 2015-11-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851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5 |
| 发明(设计)人: | 陈文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文山 |
| 主分类号: | A23L11/45 | 分类号: | A23L11/45;A23P30/00 |
| 代理公司: | 郑州博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1137 | 代理人: | 方燕玉 |
| 地址: | 476600 河南省商丘***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油皮 自动 装置 使用 全自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全自动油皮机,解决油膜起皮过程中人工起皮效率低下、起皮过程难以进行同一控制造成影响油皮产品质量的问题,包括用于豆浆加热的加热装置、用于油皮烘干的炕房、油皮自动起皮的装置;油皮自动起皮的装置包括用于形成油膜的容器,容器上方正对设有一长条形挑架,容器上设有与挑架相配合的槽体,槽体延伸至容器内豆浆液的液面下,最外侧容器的均槽体处设有弹性片,弹性片设有与槽体正对的细缝,形成挑架位于槽体和细缝处时挑架弹性贴合并密封的结构,挑架的两侧分别连接有升降机构,解决了不能按时准确、规范起皮的困难,提高了出品率,油皮的生产过程可实现完全的自动化,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皮制作设备,特别是涉及用于油皮自动起皮的装置,和使用该自动起皮装置的全自动油皮机。
背景技术
本发明文件所指的油皮是:豆浆煮沸之后表面形成天然油膜,该天然油膜晾干或烘干后形成的产品。本发明文件所指的起皮意为:豆浆煮沸、表面形成油膜后,油膜脱离豆浆的过程。
传统豆油皮生产技术工艺是:黄豆浸泡—磨浆—煮浆—人工起皮—人工送炕—人工出炕—人工削皮—人工包装—成品。
油皮在大规模生产过程中,其用于形成油膜的容器1有多个,一般成阵列排放,以提高起皮的出产效率,但是由于油皮的制作是一种传统工艺,虽然在其煮沸加热等过程中实现一定的自动化,但是现阶段其起皮过程仍然依靠一定技艺的工人进行手工操作,其做法是利用挑杆自容器1中间部慢慢挑起,为防止油膜边沿粘粘容器1造成油膜不完整,还需要人工在起皮之前手动将油膜与容器1进行分割脱离。人工起皮存在的缺点是:
1、对于生产厂家来说其起皮程序需要雇佣较多的操作工人,加大了企业的用人成本,同时,依靠人工进行起皮效率有限,无法满足企业自动化高产出的需求;
2、起皮时人工不能准确定时起皮,总是有快有慢,有早有晚,导致油皮薄厚不匀,因为油皮形成油膜的时间和温度有着严格的要求,过早或过慢都会对产品的质量产生影响,油膜需要15min起一次皮,即使有严格的工作规定也很难保证每一个工人工作时间内走出车间不超15min;
3、人工起皮时形状也不规范,很难保证从油皮锅的正中间挑皮,导致油皮的形状有一定的不同;
4、油膜起皮后需要人工送到炕房7进行烘干,工人难免要受一些炕火的烘烤,在夏天时导致工人的工作环境更加难以忍受;
5、现在一般使用的起皮工具是竹签或不锈钢条,工人为了省事,会一起好几张皮,如果竹签对不齐,就会有油皮残留在竹签上,导致成品率的下降;
6、容器1起皮一段时间后,需要对容器1内壁粘结的油膜进行清理,清理容器1时太费力费时,因为有时会使用圆形锅,就更难快速清锅,导致清锅时间长,工作效率低。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用于油皮自动起皮的装置,目的在于解决油膜起皮过程中人工起皮效率低下、起皮过程难以进行同一控制造成影响油皮产品质量的问题。
其技术方案是,包括用于形成油膜的容器,容器上方正对设有一长条形挑架,容器上与挑架正投影相对位置处设有与挑架相配合的槽体,所述的槽体延伸至容器内豆浆液的液面下,所述的槽体与挑架相匹配形成挑架在细缝内移动的结构,最外侧容器的均槽体处设有弹性片,所述的弹性片设有与槽体正对的细缝,形成挑架位于槽体和细缝处时挑架弹性贴合并密封的结构,挑架的两侧分别连接有升降机构。
所述的容器为多个,且成水平矩形阵列排布,长度方向上相邻容器间通过槽体形成连通的结构,所述的弹性片位于长度方向上矩形阵列起始端容器、末端容器的外侧槽体处。
所述的弹性片由软质橡胶制成,弹性片与对应的容器通过粘结固定。
所述的容器内侧面均设有特氟龙涂层。
所述的挑架为直线型刚性杆或柔性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文山,未经陈文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3969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团形乌龙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带水豆分离输送装置的泡豆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