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印染废水的反渗透膜处理回用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839575.7 | 申请日: | 2015-11-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177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23 |
| 发明(设计)人: | 周宇松;刘全利;刘正伟;郭海林;石申;刘中亲;金少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清水源水务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 |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天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19 | 代理人: | 张文忠 |
| 地址: | 315103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印染 废水 反渗透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印染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指一种印染废水的反渗透膜处理回用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印染第一大国,印染布产量占全世界的35%以上,但印染行业也是水污染大户,随着我国的环境标准日趋严格,对印染废水排放要求越来越高。早在2007年,江苏省颁布了《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重点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32/1072—2007),规定太湖流域印染废水处理后排放标准的COD为60mg/L。最近几年颁布实施的《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2012)也规定,环境敏感区域COD排放限值为60mg/L。随着新排放标准的实施,许多原有的印染废水处理设施已经无法满足要求,必须实施提标改造,进行印染废水的深度处理,才能满足要求。
另一方面,国家对印染废水的回用要求也越来越高,普遍要求印染废水的回用比例达到35-40%以上。由于印染行业对生产用水要求较高,反渗透膜处理是目前最主流的印染废水回用方法,反渗透膜产水可直接回用于染色等生产工艺,反渗透膜浓水COD普遍在80mg/L以上。随着新排放标准的实施,反渗透膜浓水已无法直接达标排放标准。由于存在盐的不断累计会导致生物处理系统崩溃问题,反渗透膜浓水不能直接全部回流到印染废水调节池循环处理,必须进行后续处理解决排放问题。目前,反渗透膜浓水处理方法大多数是蒸馏浓缩和高级氧化等;但蒸发浓缩的成本过高且蒸发残渣的处理也需要高昂的费用,单一的高级氧化工艺的处理成本也十分昂贵。
最近也出现一些新的改进方法,如申请号为201410301489.6名称为“一种实现印染废水反渗透浓水处理及回用于染色的方法”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反渗透浓水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印染废水经反渗透处理后的浓水利用过硫酸纳高温氧化耦合石灰苏打法处理,得到处理后的浓水出水;然后处理后的浓水出水根据染色需要加盐后回用于染色工艺。公开文件称该发明方法能将反渗透浓水处理及完全回用,实现了印染生产企业的废水零排放,节约成本;但实际上,如上所述,由于存在盐的不断累计会导致生物处理系统崩溃,该发明不可能真的实现印染生产企业的废水零排放。
又如申请号为201410409461.4名称为“一种反渗透浓水处理工艺”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反渗透浓水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反渗透浓水经保安过滤器后进入纳滤膜处理系统,纳滤膜产水达标排放,纳滤膜浓缩液进好氧吸附消化床处理后,再进入臭氧氧化系统处理后,出水满足排放要求后外排。公开文件称该发明不仅解决了反渗透浓水处理的难题,而且具有运行成本低,并可实现污水厂剩余污泥的减量优点。但该发明用纳滤膜处理反渗透浓水,存在纳滤膜容易受污染问题;另外,单一依靠臭氧氧化处理纳滤浓缩液,其处理后出水COD不一定能达到排放限值以下,存在外排超标的风险,因为臭氧氧化法对COD去除率并不是十分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工艺流程合理,运行成本低,回用率高,系统稳定运行时间长的一种印染废水的反渗透膜处理回用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印染废水的反渗透膜处理回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吸附反应:取印染废水处理系统出水,进吸附池进行吸附反应,去除废水中有机物,得到吸附出水;
步骤二、超滤膜过滤:取步骤一吸附出水进行超滤膜过滤,得到超滤膜出水和超滤膜浓水;
步骤三、大孔树脂吸附脱色:将步骤二中得到的超滤膜出水进主要由大孔树脂构成的大孔树脂反应器进行吸附脱色处理,得到大孔树脂吸附出水,超滤膜浓水回流与印染废水处理系统出水混合,循环处理;
步骤四、反渗透膜分离:将步骤三中大孔树脂吸附出水进主要由反渗透膜构成的反渗透膜分离系统,反渗透膜产水作为一种高品质用水用于企业循环利用,反渗透膜的浓水后续处理;
步骤五、高级氧化反应:将步骤四中反渗透膜的浓水进高级氧化反应池,进行高级氧化反应,得到高级氧化反应出水;
步骤六、二次吸附反应:步骤五中高级氧化反应出水,一部分达标排放,剩余部分进吸附池进行吸附反应,进一步去除废水中有机物和脱色后回用于漂洗。
优化的技术措施还包括:
上述的吸附池采用多个反应池并联运行,当其中某个反应池内吸附材料饱和失效时,取出脱水,进再生设备进行再生和重新活化。
上述的吸附池内的吸附材料为颗粒活性炭或活性焦。
上述的颗粒活性炭每次再生的自然损耗为5-10%,活性焦每次再生的自然损耗为8-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清水源水务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清水源水务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3957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制革深度处理废水循环利用装置及其方法
- 下一篇:脉动式吸沫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