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摩托车产品加工车间粉尘监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38300.1 | 申请日: | 2015-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022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6 |
发明(设计)人: | 向美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文达和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5/06 | 分类号: | G01N1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1320 重庆市巴***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摩托车 产品 加工 车间 粉尘 监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摩托车产品加工车间粉尘监测系统,属于摩托车产品加工车间粉尘监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摩托车产品加工车间所谓的粉尘,是指悬浮于空气中的微细尘粒。摩托车产品加工车间粉尘多数为金属成份混合物,还含有粒屑、细菌、灰尘等各种污染物,粒度范围广,尘粒形态复杂。现有的摩托车产品加工车间预防粉尘爆炸事故,大多是通过透风,将粉尘释放到空气中,以防止粉尘爆炸,但是这类的预防手段,大多需要人为控制,当粉尘浓度过大的时候,再去通风,大多为时已晚,并且在摩托车产品加工车间粉尘浓度过高时,电气设备很容易引起电火花而导致爆炸,造成严重的后果。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情况,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在断电情况下使用,并且可以很好的检测粉尘浓度,有效防止事故发生的一种摩托车产品加工车间粉尘监测系统。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摩托车产品加工车间粉尘监测系统,包括粉尘浓度检测系统、蓄电系统、灯罩机构、支撑系统和报警联动系统主体,所述粉尘浓度检测系统与蓄电系统相连接,所述报警联动系统主体包括报警联动系统和应急照明灯,所述支撑系统安装在支撑辅助系统中部,所述支撑辅助系统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安装固定用的螺纹孔,所述报警联动系统和应急照明灯均安装在灯罩机构内,所述灯罩机构和粉尘浓度检测系统分别安装在支撑辅助系统的上、下两侧,所述粉尘浓度检测系统分别与应急照明灯和报警联动系统相连接,所述蓄电系统分别连接应急照明灯、报警联动系统和粉尘浓度检测系统。本发明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很好的降低摩托车产品加工车间粉尘爆炸事故发生的概率。
优选的,所述粉尘浓度检测系统安装有一个以上,均安装在粉尘浓度较高位置。
优选的,所述报警联动系统主体安装有一个以上,通过所设的一个以上的报警联动系统主体,使得整个摩托车产品加工车间的安全隐患都可以得到控制。
优选的,所述的报警联动系统采用红色LED灯和蜂鸣器,所述应急照明灯为白光LED灯。
通过所设的粉尘浓度检测系统可以检测摩托车产品加工车间内的粉尘浓度,当浓度达到设定值的时候,粉尘浓度检测系统控制报警联动系统发出警示,提示摩托车产品加工车间内的工人粉尘浓度超标,当粉尘浓度进一步升高时通过控制强制断电,通过所设的应急照明灯提供足够的照明,通过所设的蓄电系统可以进行持续供电。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很好的降低摩托车产品加工车间事故发生的概率,适合推广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描述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述该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摩托车产品加工车间粉尘监测系统,包括粉尘浓度检测系统、蓄电系统、灯罩机构、支撑系统和报警联动系统主体,粉尘浓度检测系统与蓄电系统相连接,报警联动系统主体包括报警联动系统和应急照明灯,支撑系统安装在支撑辅助系统中部,支撑辅助系统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安装固定用的螺纹孔,报警联动系统和应急照明灯均安装在灯罩机构内,灯罩机构和粉尘浓度检测系统分别安装在支撑辅助系统的上、下两侧,粉尘浓度检测系统分别与应急照明灯和报警联动系统相连接,蓄电系统分别连接应急照明灯、报警联动系统和粉尘浓度检测系统。该发明工作时,蓄电系统接在交流电源上,粉尘浓度检测系统报警联动系统和应急照明灯均接在蓄电系统上,粉尘浓度检测系统工作时,当粉尘浓度达到设定值的时候,粉尘浓度检测系统控制报警联动系统发出警示,提示摩托车产品加工车间内的工人粉尘浓度超标,当粉尘浓度进一步升高时通过控制强制断电,通过所设的应急照明灯提供足够的照明,通过所设的蓄电系统可以进行持续供电。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文达和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文达和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383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