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散热LED灯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838136.4 | 申请日: | 2015-1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7112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 发明(设计)人: | 张亚菲;宋定洁;黄映仪;李文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南海区联合广东新光源产业创新中心 |
| 主分类号: | F21K9/20 | 分类号: | F21K9/20;F21V17/10;F21V29/67;F21V29/83;F21Y115/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15 | 代理人: | 朱庆华 |
| 地址: | 528226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散热 led | ||
1.一种高效散热LED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散热LED灯包括透明罩(1)、位于所述透明罩(1)下方的上壳体(2)、位于所述上壳体(2)内部的发光装置(3)、位于所述发光装置(3)下方的散热装置(4)、位于所述上壳体(2)下方的外壳体(5)及位于所述外壳体(5)下方的下壳体(6),所述透明罩(1)上设有透明板(11)及位于外部的第一连接环(12),所述上壳体(2)内设有第二连接环(21)、设置于侧面的第一通孔(22)、位于所述第二连接环(21)下方的反射罩(23),所述发光装置(3)包括LED灯珠(31)、位于所述LED灯珠(31)下方的电路板(32)、位于所述电路板(32)下方的第一支架(33)及位于所述第一支架(33)上方的第一支撑杆(34),所述散热装置(4)包括支撑板(41)、位于所述支撑板(41)上方的第一斜杆(42)、位于所述第一斜杆(42)上方的绝缘块(43)、位于所述支撑板(41)下方的第一电机(44)、位于所述第一电机(44)上方的第一转轴(45)、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轴(45)上的第一扇叶(46)、位于所述第一电机(44)左右两侧的第二支架(47)、位于所述第二支架(47)下方的第一横杆(48)及位于所述第一横杆(48)下方的第一固定块(491),所述外壳体(5)上设有位于上方的第二固定块(51)、位于内部的水平板(52)、位于所述水平板(52)下方的支撑块(53)、位于所述支撑块(53)下方的电源模组(54)及位于所述电源模组(54)下方的第三固定块(55),所述下壳体(6)上设有设置于侧面上的第五通孔(61)、位于内部的横板(62)、设置于所述横板(62)上的第二电机(63)、位于所述第二电机(63)上方的第二转轴(64)、设置于所述第二转轴(64)上的第二扇叶(65)、电缆(66)、位于所述下壳体(6)下方的连接柱(67)、位于所述连接柱(67)内的固定杆(69)及插针(6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散热LED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板(11)呈圆柱体,所述透明板(11)水平放置,所述透明板(11)的侧面与所述透明罩(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环(12)呈环状,所述第一连接环(12)的内表面与所述透明罩(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环(12)的外表面设有螺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散热LED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环(21)呈环状,所述第二连接环(21)水平放置,所述第二连接环(21)收容于所述上壳体(2)内,所述第二连接环(21)的外表面与所述上壳体(2)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环(12)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连接环(21)的上表面接触,所述第一通孔(22)与所述上壳体(2)的内部相通,所述反射罩(23)呈空心的半球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散热LED灯,其特征在于:所述LED灯珠(31)与所述电路板(32)电性连接,所述电路板(32)呈长方体,所述电路板(32)水平放置,所述反射罩(23)的下端顶靠在所述电路板(32)上,所述第一支架(33)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支架(33)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33)的一端与所述上壳体(2)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33)的另一端与所述电路板(3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33)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二通孔(331),所述第一支撑杆(34)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支撑杆(34)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34)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支架(3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34)的上端顶靠在所述反射罩(23)的下表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效散热LED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41)呈圆柱体,所述支撑板(41)水平放置,所述支撑板(41)的侧面与所述上壳体(2)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41)上设有若干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三通孔(411),所述第一斜杆(42)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斜杆(42)呈倾斜状,所述第一斜杆(42)的下端与所述支撑板(4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42)的上端与所述绝缘块(4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南海区联合广东新光源产业创新中心,未经佛山市南海区联合广东新光源产业创新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3813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