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库油气智能回收系统及油气回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37376.2 | 申请日: | 2015-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000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王春岩;宋禹辰;萧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禹辰 |
主分类号: | F25J3/08 | 分类号: | F25J3/08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 21224 | 代理人: | 张群 |
地址: | 114001 辽宁省鞍山市***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库 油气 智能 回收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气回收系统,尤其涉及一种油库油气智能回收系统及油气回收方法。
背景技术
油气是指储油库储存或装卸汽油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气体(非甲烷总烃),是含有多种有机烃类化合物和空气的混合物主要成分有丁烷、戊烷、苯、二甲苯、乙基苯等,多属致癌物质。大多数的油码头、炼厂、油库和加油站分布在城市及其周围,在卸油和加油过程中,会导致大量的油气排放,平均的油气体积分数在20%~40%。如直接排入大气,既危及安产又污染环境,同时降低了油品品质、造成经济损失。
随着汽车等燃油交通运输工具的普及,油品销售行业迅速发展,油库、加油站的数量继续逐渐增多,但在这些油品收发场所不可避免地存在油气蒸发损耗问题。蒸发损耗的油气实际上是烃类VOCs与空气的混合物,不仅危害健康、污染环境、浪费能源、影响安全生活与生产,而且还降低了油品质量。美国、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纷纷颁布令要求在这些场合进行油气回收处理,并最终实现零排放。在国内,随着对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提高,围绕加油站的环境污染治理问题必将得到全面重视。
油气回收处理方法很多,有热氧化法、吸附法、吸收法、冷凝法和膜分离等。以膜分离方法较先进。但是控制系统尚不理想,缺乏网络智能检测和网络智能控制,影响了油气的回收效率和质量,尤其是回收过程中安全性的措施欠完善。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油库油气智能回收系统及油气回收方法,提高油气回收效率,增强压力、温度、流量、成分的检测与控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油库油气智能回收系统,包括压缩机、预冷器1、预冷器2、气液分离器、膜分离组件、制冷系统1、制冷系统2、贮液箱、控制系统,油气回收管道汇合依次经气体流量计L1、单向阀与压力变送器P1相连接,压力变送器P1经阻火器与压缩机相连接,压缩机与预冷器2连接,预冷器2与气液分离器连接,气液分离器的液体出口端与贮液箱相连接,气液分离器的气体出口端依次经测试口1、压力变送器P2与膜分离组件相连接,所述的膜分离组件的空气出口端经调节阀依次与烃变送器、气体流量计L2、阻火透气帽相连接;所述的膜分离组件油气出口端依次经测试口2、压力变送器P3与真空泵一端相连接,真空泵另一端经制冷系统2与贮液箱的气体出口管道汇合,汇合后的管道与压缩机相连接;所述的贮液箱的液体经油泵、过滤器进入浮顶罐,所述的过滤器与浮顶罐之间设有液体流量计L3和截止阀;
所述的气液分离器的液体出口端设有制冷系统1,制冷系统1一端依次与压力变送器P6、冷媒高压变送器P4相连接,另一端依次与冷媒低压变送器P5、制冷压缩机相连接;
所述的压缩机、真空泵、制冷压缩机、气液分离器上均设有温度传感器;
所述的压力变送器P1、P2、P3、P6、冷媒高压变送器P4、冷媒低压变送器P5上均设有传感器;
所述的烃变送器、气体流量计L1、L2、液体流量计L3上均设有传感器;
所述的控制系统包括工控机、GPRS无线通讯模块、显示屏、监测单元,工控机与GPRS无线通讯模块、显示屏、监测单元相连接,检测单元包括网络信号采集器、传感器,网络信号采集器与传感器相连接;所述的控制系统配备有profibus-DP、modbus现场总线。
所述的压缩机上设有预冷器1和安全阀。
所述的预冷器2与气液分离器之间设有自动排液阀1;所述的气液分离器与贮液箱之间设有自动排液阀2。
一种油库油气智能回收系统的油气回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油库向油罐车发油时,浮顶罐内的油不断注入油罐车,油罐车储油槽内的液面不断上升,储油槽内的油气被挤出后,进入油气回收管道;油气回收管道上安装有气体流量计L1、压力变送器P1,当有油气进入管道后,管道内的压力上升,管内的压力被压力变送器P1探测到后,传感器发出信号,控制系统启动,安全阀打开,油气进入压缩机,压缩机将油气推进预冷器1;
2)油气经过预冷器1后,在压力的作用下,进入预冷器2,在此大部分水蒸汽被液化,有部分油气被液化,随着油气的不断经过,预冷器2内的液位不断上升,上升到一定高度,自动排液阀1打开,预冷器2内的液体流到气液分离器中,自动排液阀1自动关闭;在预冷器2的前后端安装温度传感器T1、T2、T3、T5,通过气体流量计L1反馈的气体流量控制预冷器1内温度,防止预冷器2内结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禹辰,未经宋禹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3737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