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串扰集成成像双视3D显示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837263.2 | 申请日: | 2015-1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8724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30 |
| 发明(设计)人: | 吴非;樊为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工业学院 |
| 主分类号: | G02B27/22 | 分类号: | G02B27/22 |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王芸;刘雪莲 |
| 地址: | 610031***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串扰 集成 成像 显示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串扰集成成像双视3D显示装置,通过障壁阵列取代目前的基于偏振光栅的集成成像双视3D显示装置中的偏振光栅,而且消除了串扰,使得集成成像双视3D显示的应用范围更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视3D显示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无串扰集成成像双视3D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双视显示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显示,它的原理是通过在一个显示屏上同时显示两个不同的画面,在不同观看方向上的观看者只能看到其中一个画面,从而实现在一个显示屏上同时满足多个观看者的不同需求。现有的双视显示通过视差光栅或柱透镜等分光元件将两个画面分开,或者让观看者佩戴不同的滤镜,来达到在某一观看方向上只显示一个画面的效果。但是,现有的双视显示存在一个明显的缺点:显示画面为2D画面,无法实现3D显示。
集成成像3D显示是一种无需任何助视设备的真3D显示。集成成像3D显示装置利用了光路可逆原理,通过针孔阵列或者微透镜阵列将3D场景的立体信息记录到图像记录设备上,生成微图像阵列,然后把该微图像阵列显示于显示屏上,透过针孔阵列或者微透镜阵列重建出原3D场景的立体图像。该显示方式具有裸眼观看的特点,其记录和显示的过程相对简单,且能显示全视差和全真色彩的立体图像,是目前3D显示中的主要方式之一。
集成成像双视3D显示是以上两种显示技术的融合。它可以使得观看者无需佩戴助视设备即可在不同的观看方向上看到3D画面。但是,目前的基于偏振光栅的集成成像双视3D显示装置需采用偏振光栅,且存在一定的串扰,使得它的应用范围受到了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目前的基于偏振光栅的集成成像双视3D显示装置需采用偏振光栅且存在一定的串扰,因而使其应用范围受到限制的问题,提供一种通过障壁阵列透镜阵列取代目前的基于偏振光栅的集成成像双视3D显示装置中的偏振光栅,使得集成成像双视3D显示的应用范围更广的无串扰集成成像双视3D显示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串扰集成成像双视3D显示装置,包括:
用于显示微图像阵列的显示屏;
由多个不透明的障壁组成的障壁阵列和由多个尺寸相同的透镜元组成的微透镜阵列;
所述微透镜阵列的水平和垂直中轴线与显示屏的水平和垂直中轴线对应对齐,所述障壁阵列位于显示屏与微透镜阵列之间;
所述微图像阵列包括第一子微图像阵列和第二子微图像阵列,所述第一子微图像阵列由多个尺寸相同的第一子图像元组成,第二子微图像阵列由多个尺寸相同的第二子图像元组成,且所述第一子图像元和第二子图像元的宽度大于透镜元的宽度,
所述第一子微图像阵列和第二子微图像阵列分别位于所述障壁阵列中心位置处的障壁的两侧,所述障壁阵列中除中心位置处的障壁外,其余障壁一端位于子图像元的边缘,另一端位于对应的透镜元的边缘;
所述第一子图像元和第二子图像元透过对应的透镜元分别向集成成像图像显示设备的两侧呈现第一视区和第二视区,在第一视区和第二视区内分别观看到第一3D场景和第二3D场景,从而实现无串扰集成成像双视3D显示。
优选的,通过所述第一3D场景获取所述第一子微图像阵列,通过所述第二3D场景获取所述第二子微图像阵列。
优选的,所述微图像阵列水平方向上图像元的数目大于微透镜阵列水平方向上透镜元的数目。
优选的,所述显示屏为液晶显示屏、等离子显示屏或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障壁阵列取代目前的基于偏振光栅的集成成像双视3D显示装置中的偏振光栅,而且消除了串扰,使得集成成像双视3D显示的应用范围更广。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工业学院,未经成都工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372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