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有双三唑乙烷与吡嗪二酸的锌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834498.6 | 申请日: | 2015-11-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997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16 |
| 发明(设计)人: | 夏军;龚小林;樊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7F3/06 | 分类号: | C07F3/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00387 天津市西青区宾水***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有 双三唑 乙烷 吡嗪二酸 配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配合物科学及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双三唑乙烷与吡嗪二酸的锌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金属配合物因具有丰富的网络拓扑、手性和多孔性以及独特的光学、电学和磁学性质而备受关注。目前,配合物的分子设计与定向合成仍然是这一领域的研究热点,常规的合成方法是通过选择合适的有机配体、控制金属离子的配位构型,获得结构各异的金属配合物,以期了解其组装规律及相应的性能。
在催化领域,以Zn(II)离子为中心的两种新颖的Zn-N金属配合物能够高效催化不同芳香醛与硝基甲烷的亨利反应[刘超等,人工晶体学报,44,1,2015];在光学上,基于三唑衍生物为配体合成的锌配合物不仅具有较强的荧光性质,而且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刘晓雷等,无机化学学报,30,8,2014];部分配合物纳米结构材料表现出荧光淬灭现象,但含Zn(II)的配合物纳米结构材料具有很好的荧光响应,甚至优于配体本身的荧光强度,表现为荧光增强效应[卑凤利等,化学学报,67,10,2009];锌与席夫碱结合的配合物作为光敏剂应用在染料敏化纳米薄膜太阳能电池中,可增强配体的光电转化能力[夏江滨等,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7,2,2006]。
选择合适的配体和金属离子对于配合物的结构和功能特性具有决定性作用,双三唑烷烃类桥联配体由于其配位能力强、配位原子数目多、易与过渡金属离子构成特殊的空间结构。而羧酸化合物,尤其是具有半刚性可弯曲结构的羧基化合物具有良好的配位特性,以它们为配体通常能够得到具有新颖结构的配合物。此发明中,在选用双三唑乙烷为配体后,再引入吡嗪二酸配体与锌离子结合,以此得到一种新型的、具有复杂拓扑网络结构的混配体金属配合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由双三唑乙烷和2,3-吡嗪二酸为配体构筑的锌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提供的锌配合物的化学组成中含有和L配体,其中H2pzdc=2,3-吡嗪二酸,L=1,2-二(1H-1,2,4-三唑)乙烷。
本发明公开的锌配合物的红外光谱如图1所示,其特征在于它的红外光谱的特征吸收峰如下:3127cm-1(w),1650cm-1(s),1395cm-1(s),1358cm-1(s),1281cm-1(w),1122cm-1(m),1010cm-1(s),991cm-1(s),890cm-1(w),844cm-1(m),750cm-1(w)。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如下:
按计量比分别将配体双三唑乙烷与Zn(NO3)2·6H2O配置成水溶液,混合后在常温下搅拌2h后,加入2,3-吡嗪二酸水溶液,继续常温下搅拌2h。之后对溶液过滤,滤液在空气中静置,缓慢挥发,约两周后可以得到目标产品。Zn(NO3)2·6H2O、H2pzdc和双三唑乙烷的质量之比为:1.82∶1.02∶1
附图说明
图1:配合物的红外光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配合物的合成:
将0.1mmol的Zn(NO3)2·6H2O(0.0298g)和0.1mmol双三唑乙烷(0.0164g)各溶于5ml水中,混合上述两种溶液,常温搅拌2小时后,加入H2pzdc(0.1mmol,0.0168g)的水溶液(5ml)。继续常温搅拌两小时后,过滤,滤液静置,缓慢挥发,约两周后可以得到白色块状晶体。基于金属Zn元素含量计算产率为42%。
实施例2配合物的红外光谱测定:
配合物的红外光谱测定采用KBr压片法,用Nicolet330FT-IR红外光谱仪在4000~500cm-1范围内录得,具体峰值见图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工业大学,未经天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3449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变焦透镜的图像拾取设备
- 下一篇:1,8-萘啶-2-胺的合成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