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歌剧虚拟同步指挥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0834365.9 | 申请日: | 2015-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6942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8 |
发明(设计)人: | 梁栋;吴玉峰;丁刚毅;张龙飞;查晨;李鹏;杜锦;俞峰;刘畅;陈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7/246 | 分类号: | G06T7/246;G06T13/40;G06K9/62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李相雨 |
地址: | 100081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歌剧 虚拟 同步 指挥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歌剧虚拟同步指挥方法及系统,能够复现指挥棒的动作。所述方法包括:S1、利用RGBD动作捕捉设备捕捉图像采集区域的图像,并判断所述图像是否为待模拟指挥棒的图像,其中,所述RGBD动作捕捉设备的识别骨骼包括预先设置的1个指挥棒骨骼;S2、若所述图像为所述指挥棒的图像,则获取所述指挥棒的骨骼的空间位置数据;S3、利用图形渲染引擎对所述空间位置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所述指挥棒动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作捕捉和人机交互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歌剧虚拟同步指挥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动作捕捉设备已经大量地运用到各种专业领域,随之带来的动作捕捉技术已经成为前沿技术并且已经融入到了传统的人机交互领域,为全新的人机交互方式打开了思路。RGBD动作捕捉设备凭借快速、简单、易开发等一系列优势成为大众所熟知的动作捕捉设备之一。
当通过RGBD动作捕捉设备对指挥家进行动作捕捉并远程指挥歌剧演出的时候,由于RGBD动作捕捉设备自身只能识别人体的20个骨骼节点,不能对指挥棒进行动作捕捉,只能复现指挥家本人的动作而不能复现指挥棒的动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歌剧虚拟同步指挥方法及系统,能够复现指挥棒的动作。
为此目的,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一种歌剧虚拟同步指挥方法,包括:
S1、利用RGBD动作捕捉设备捕捉图像采集区域的图像,并判断所述图像是否为待模拟指挥棒的图像,其中,所述RGBD动作捕捉设备的识别骨骼包括预先设置的1个指挥棒骨骼;
S2、若所述图像为所述指挥棒的图像,则获取所述指挥棒的骨骼的空间位置数据;
S3、利用图形渲染引擎对所述空间位置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所述指挥棒动画。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一种歌剧虚拟同步指挥系统,包括:
RGBD动作捕捉设备,用于捕捉图像采集区域的图像,其中,所述RGBD动作捕捉设备的识别骨骼包括预先设置的1个指挥棒骨骼;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RGBD动作捕捉设备捕捉的图像是否为待模拟指挥棒的图像;
位置数据获取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一判断单元确定出所述图像为所述指挥棒的图像,则获取所述指挥棒的骨骼的空间位置数据;
图形渲染引擎,用于对所述位置数据获取单元获取的空间位置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所述指挥棒动画。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歌剧虚拟同步指挥方法及系统,通过为指挥棒增加骨骼,从而能够复现指挥棒的动作,有助于实现全方位的指挥模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歌剧虚拟同步指挥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歌剧虚拟同步指挥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歌剧虚拟同步指挥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看图1,本实施例公开一种歌剧虚拟同步指挥方法,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3436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